在“扶荔宫”里寻访“植物王国”的秘密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的“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外观。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昆明10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 李隽辉)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的“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是此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以下简称“COP15”)生物多样性室外展览展示项目之一。10月14日,记者们和参加COP15的相关人员来到这里参观体验。
“扶荔宫”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温室。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11年)曾建于上林苑中,用于栽种南方佳果和奇花异木,以种有荔枝而得名。1986年,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借用此典故为这所新建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的温室群命名为“扶荔宫”。
以 “扶荔宫”温室群为核心的COP15大会生物多样性体验园包含了主体温室、兰花馆、食虫植物馆、隐花植物馆、草木百兼馆,保存特色植物2500余种,展示了云南“植物王国”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别具特色的生态景观,是云南科学内涵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与科学教育基地。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的“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蕨类植物展馆内的大叶黑桫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的“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展馆内的地衣、苔藓植物。为了保证馆内热带植物的湿度,周围不断有加湿的喷雾喷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的“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记者们在馆内参观采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的“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前右二)在馆内参观。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的“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云南本地植物紫纹兜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的“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参加COP15大会的相关人员在馆内参观。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的“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种子博物馆展示区,各种植物种子被“装”在亚克力材料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的“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记者们在种子博物馆展区参观。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的“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记者们在种子博物馆展区参观。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