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逛书店,怎么是进了徽雕博物馆?
在老门东,我转悠了一个晚上。暗夜的灯光,遮住了拆了后的修复与恢复,显出古旧。不同造型的石头地面,区别出一个个不同的街区巷道。风格类似成都的宽窄巷子,比宽窄巷子的规模,好像更大。
白天登在城楼看到的粉墙黛瓦,晚上都看不清了。只有马头墙在灯光下闪着冷冷的光。穿行在一条条巷子里,我好像走在锦里,又好像走在武汉的户部巷。扑鼻的烹调香味,躲不掉,阵阵袭来。一个个小小博物馆里,展示着老南京的老行当、老工艺、老工匠精神。有的,展示了江苏的各种白酒,有空瓶有满瓶。不同的档次看包装,很多老包装难得看到,代表了一个时代。有的则借着改换包装更新迭代,价格提高不是一点半点。
相比而言,我更喜欢南京的刺绣、缂丝、金箔等特殊工艺。这些华美的工艺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不是普通人的享受。我权当看到便是拥有,忽然便觉得自己成了富翁。经过三条营七十四号民居,旧时安徽会馆的所在。比邻便是胡善祥故居,感慨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状元独特的人生经历。穿过银兴菲林影城小小的商业区,我寻找着老门东我想找的东西。
忽然,我看到一个木雕砖雕特别繁杂的建筑。这是什么地方?博物馆吗?名字却叫骏惠书屋。书店?这是一间先锋书店。不同的城市都有先锋书店,里面有最新和最新奇的书。先锋代表着前卫,代表着特立独行的个性。一般先锋书店的布置,总有“思想”包含其中。这间外面就能看出徽派风格的建筑,是先锋书店?
好奇地,我走了进去。“书屋”,何止是书屋!这是老门东第一处恢复的古建筑,典型的徽派建筑。用书屋命名,太小了。我感觉更像是一座博物馆一座藏书楼。不止。它分明比藏书楼开放,比博物馆更可以亲近。游客可以走进每一间房屋中。
这是个两层三进式的房屋,典型的深宅大院。走进去后,我惊叹于看到的每一扇门每一扇窗:腰鼓式房梁,一根一根毫不含糊。窗棂、构件等处,都是精细的雕刻。这是我距离徽派建筑最近的一次。虽然我看过不少,但是空间的距离,让我不能细细欣赏和观察。
骏惠书屋满足了我。我可以在楼阁的不同高处,或者平视、或者居高临下。我看到了什么?每一个雕花的细微处,每一根古木的伫立,带我回到过去的时光,去看我从未亲历过的过往。那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神秘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暧昧。
书屋的雕花,秉承了徽雕固有的繁复精致。细看每一扇门,雕花各有主题,绝少有简单的重复。貌似单调的冰裂纹,也“裂”得各不相同。室内雕花,刻画了众多故事人物。门扇上,有传统祥瑞的动植物,也有传说中的神仙人物等角色。它们各有出处和渊源。每一个转角拐弯的地方,每一架书架前,都有舒服的座椅,为读者们提供了休闲和获取知识的便利。
设计者的用心,隐藏在看似不经意的每一个地方。大梁上,挂了一个铁艺的“寿”字,铁艺的顶,是一个葫芦形。中国人喜欢的“福禄寿”,用一个不同于古代的方式呈现。类似这样的设计和精雕细琢,无声地传承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我不知道坐在书店的人,是读者还是游客,亦或是像我这样无意走进去的溜达者。或许,这是老门东恢复者隐藏的理念,让每一个进入书店的客人,都能找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骏惠书店,从高处看下面的店面,真的震撼。这是书店吗?相比一些在艰难维持的书店,很多都经营了与书无关的各类商品。这个先锋书店,除了些文创艺术品外,都是书。在高高的书架前,人显得那么渺小。
我以为我看到的已经是全部。走出后门,回看精巧的小小飞檐和同样繁杂的雕刻,深有所感。转过身,一个同样徽派建筑的读书亭,优雅地与书店相依相存。是的,建筑风格一致的读书亭,散发出温暖的黄色的灯光。那是属于家的光,是为迟归家人留的一盏灯啊。
书亭边,有一个不大的照壁。照壁上端雕有二龙戏珠图案,中间是一盆假山盆景。再前面,是一个石头制作的方形荷花缸,同样有了年头。简单的几样点缀,营造了一个小小的花园,靠在读书亭的美人靠上,捧一本书,伴着阳光,是怎样的体验?
我忽然发现,将一个先锋书店放在一个曾经古老的建筑中,是一件别具匠心的设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结晶。
先锋书店,原来是文化的一个符号。老门东所有的古迹恢复,是不是以骏惠书店做了蓝本?我的好奇心,越发强了。有时间有机会,会好好逛逛,找找我的兴趣点。何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