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 立秋不入秋“一伏”暑气尚在
来源/东方IC
今天正式“立秋”,但是,秋却还在很远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提到:“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古人说“立秋”,意为暑去凉来,秋天即将开始。然而,立秋时间的早晚是从天文历法来说的。气象学角度来看,尽管“立秋”已来,但并不意味着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也就是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都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我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立秋”节气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像是江淮一带,可能要等到9月才行。
对上海而言,“立秋”更是不等于入秋。进入“立秋”节气之后,至少还有“一伏”的酷热天气,提醒着人们暑气的余威仍在。上海常年平均入秋时间为10月2日,也就是说,申城的“立秋”和气象意义上的“入秋”要差着近两个月的距离。
虽说如此,我国古时的天气谚语却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生动有趣地描述天气。谚语是百姓根据自身观察和感知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通常语言精练、通俗易懂。比如,“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大暑、小暑、立秋、处暑这4个节气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又比如,过了立秋后,下一个节气“处暑”,就有“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的谚语描述炎热天气尚在的气候变化。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 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
二候白露生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三候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