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美得令人窒息!变幻莫测的铜矿家族,超级值得收藏

由 公羊易绿 发布于 休闲

铜,虽然没有黄金贵重,但对于整个人类发展史而言,它的作用比黄金还大。人类从石器时代经历了漫长的青铜时代才进入铁器时代,是铜支撑了人类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功不可没。目前,地球上发现的含铜矿物达200多种,其中具有工业价值的约20种。有趣的是,铜矿石家族凭借颜色优势产生了很多具有收藏和观赏价值的种类。它们有的金光闪闪,有的艳如花朵,还有的五彩斑斓变幻莫测,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收藏家的目光。

黄铜矿

黄铜矿是地球上最重要、分布最广泛的铜矿石,主要形成于火成岩及接触变质矿床中。它具有和铜相似的外表,呈铜黄色或绿黄色,晶体为四面体、八面体或者四方双锥状,但大多见到的是粒状或致密块状的矿物集合体,化学式为CuFeS2,理论上含铜34.56%。

黄铜矿与红水晶共生

仅从外观来看,黄铜矿与黄铁矿十分相似。因为黄铜矿经常与黄铁矿共生。要区分这二者,只需一把小刀而已,用小刀能划出痕迹的为黄铜矿,划不动的为黄铁矿。或者观察二者的条痕色,条痕颜色呈黑色者为黄铁矿,若黑色中稍带有绿色,则为黄铜矿。由于黄铜矿与黄铁矿的外观很像黄金,所以都有个外号叫“愚人金”,尽管黄铜矿在经济价值上与黄金相差甚远,但它那金光闪闪的外观仍然魅力无限,光泽明亮的标本具有一定的收藏和观赏价值。

蓝铜矿

蓝铜矿是铜矿床的一种次生矿物,化学式为Cu3[CO3]2(OH)2,单晶体为短柱状、薄板状,矿物集合体为晶簇状、放射状和土状等,理论上含铜55%,大量富集时可以作为铜矿石开采,同时还可以作为寻找原生铜矿的标志。考古学家发现,早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已经在西奈半岛开采出蓝铜矿用以冶炼金属铜,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绿色孔雀石与蓝色蓝铜矿共生

有学者认为,质地优良的蓝铜矿晶体可作为宝石材料。纳米比亚的楚梅布就曾发现过长达25厘米的蓝铜矿单晶体,但实际上蓝铜矿单晶体极为少见,多为矿物集合体。在我国的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GB/T 16552-2017)中,蓝铜矿也没有出现在天然宝石和天然玉石的列表之中。究其原因,可能是蓝铜矿硬度较低,易于损毁,不适宜用作珠宝玉石,但作为观赏矿物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市每年都会举办一届国际宝石与矿物展销会,而且每年都会选定一种矿物作为展销会的主题矿物。1991年第37届展销会的主题矿物就是蓝铜矿。来自世界各地的蓝铜矿齐聚于此,争奇斗艳,极大地提高了它在矿晶收藏圈子里的知名度。

孔雀石

仅从字面意义来看,我们会发现孔雀石应该与孔雀有关,实际上这是人们根据它特殊的颜色来命名的。我国近代地质学家章鸿钊认为,“后世孔雀石之名,亦以其色理似孔雀毛羽故称耳。”它是铜的碳酸盐矿物,化学式为Cu2[CO3](OH)2,常见于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因为含铜硫化物很不稳定,在风化过程中会被氧化、分解,先形成易溶于水的硫酸铜,然后与方解石或石灰岩发生交代作用,从而形成了孔雀石这种次生产物。

孔雀石

孔雀石特点突出,个性鲜明,称得上是珠宝玉石家族里最易鉴别的品种之一。它单晶体为柱状、针状,但绝大部分为钟乳状、葡萄状的矿物集合体。通常来说,小于2克拉的单晶体孔雀石,可作为刻面宝石;有些平行排列的纤维状孔雀石被琢磨成宝石之后可显出猫眼效应,价值更高;形态奇特的天然孔雀石常被做成盆景和观赏石;块头较大的多用作玉雕。目前,俄罗斯、刚果、智利、纳米比亚、澳大利亚等国是主要的孔雀石产地。其中,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孔雀石产地。人们曾经在这里发现过一些整块重达几十吨的巨型块体。圣彼得堡冬宫孔雀厅里的巨大立柱、壁柱和壁炉均由鲜绿色的孔雀石装饰而成,色彩鲜艳,雍容华贵,令人叹为观止。

硅孔雀石

硅孔雀石称得上是孔雀石的“姐妹”,它们都是铜矿床的次生产物,都可以作为找寻原生铜矿床的标志,而且硅孔雀石也被列入我国的天然玉石名录之中,享受着与孔雀石一样的“待遇”,常被用来制作项链、手镯、耳环、戒面等饰品,大块的原石也可用于雕刻。

硅孔雀石属于硅酸盐矿物,其化学式为(Cu,Al)2H2Si2O5(OH)4·nH2O,晶体非常稀有,少数为针状,可形成辐射状矿物集合体,但大多数常呈皮壳状、钟乳状或土状块体。它与孔雀石最大的区别在于,硅孔雀石遇到盐酸不起反应,而孔雀石遇到盐酸会冒气泡。这是由于孔雀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与盐酸发生反应可以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硅孔雀石

虽然硅孔雀石与孔雀石的名称很相似,但外观上与绿松石更像,彼此之间也常共生在一起。市场上用硅孔雀石冒充绿松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其实这二者在物质成分上完全不同,仅从物理性质上也较好区别。绿松石是一种由水和铜、铝组成的磷酸盐矿物,密度和硬度都比硅孔雀石大。只需要简单测量,就可以辨别出来。

斑铜矿

1725年的一天,有矿工在德国和捷克边境的厄尔士山脉里发现了一些立方体或者十二面体的矿物小晶体。它们具有明显的金属质感,被捧在手心有种沉甸甸的感觉,新鲜面为赤铜色,但裸露在外很快就会变成绚丽多彩的颜色,红蓝紫绿,斑驳陆离,十分美丽。人们觉得它的色彩可与美丽的孔雀羽毛相媲美,故而称之为“peacock ore”,译成中文即为“孔雀矿”。

斑铜矿

然而,“孔雀矿”只能算得上是个绰号而已,但这个孔雀矿与前面提到的孔雀石不同,它的学名叫斑铜矿,是铜的硫化物矿物,化学式为Cu5FeS4。它身上那种与众不同的色彩被称作锖色。究其成因,乃是由于薄膜干涉现象所致。由于斑铜矿在空气中被氧化而在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物薄膜,氧化程度深浅不同,则薄膜有薄有厚,所以它的表面就会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光芒。

如果单从收藏价值而言,斑铜矿的矿源多、产量大,所以价值相对较低,尽管也有珠宝商会选择一些优质斑铜矿制成宝石饰品,但国际珠宝界并不承认它是宝石,目前仅在收藏界流行。

胆矾

胆矾是一种硫酸铜水合物,化学式为CuSO4·5H2O,有时候会含有少量镁和锌。

胆矾

天然产出的胆矾晶体十分罕见,但矿物的集合体会以块状或钟乳状出现在矿脉中,具有鲜艳的蓝色。

但是,胆矾有个显著的弱点——它在太干或太湿的环境中都不易保存。在外界温度达到70℃时,它会开始逐渐失去晶体中的结晶水;倘若外界潮湿,容易潮解,在长时间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之后会导致晶体结构的破坏。所以,将胆矾作为观赏石收藏需要严格的环境条件,一般使用密封的透明容器进行保护。在市场上,如果我们看到一些胆矾观赏石晶体形态十分完整,颜色也十分鲜艳,这多半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生长的晶体,在含有硫酸铜的溶液中,给予适当的条件,就能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沉淀出精美的人工胆矾晶体。

绒铜矿

绒铜矿是一种非常可爱的矿物,以毛茸茸的球状外观而著称。它的英文名称“cyanotrichite” 源自于希腊语中的“蓝色”和“毛发”,极其形象地描绘了它的颜色和晶体习性。目前所见的绒铜矿主要为天蓝色或者湛蓝色,透明至半透明,微小的针状晶体呈放射状密集分布,并具有闪亮的丝绢光泽,如同天鹅绒一样迷人,也有人觉得它像某种浑身长满了刺儿的海洋生物,十分有趣。

绒铜矿

赤铜矿

其实,它也是一种形成于含铜矿床氧化带的次生矿物,化学式为Cu4Al2SO4(OH)12·2H2O,常与黄铜矿、蓝铜矿和孔雀石伴生。但这种可爱的“小毛球”总是显得十分脆弱。由于它的晶体非常纤细,莫氏硬度只有1~3,极易折断,不便于运输和保管。而且它需要特殊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否则将失去晶体中的结晶水,在收藏和观赏时需要格外小心。目前,这种矿物主要产于法国、罗马尼亚和美国的一些铜矿区,但优质标本十分稀少,仅见于一些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

自然铜

文章来源于网络。本文仅作学习交流使用如不慎侵权请联系矿小云。感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