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画马闻名的“工笔画法第一人”马晋先生,是从取法郎世宁的工笔写实画法步入画坛的,“工笔马”与徐悲鸿“写意马”齐名。齐白石大师在题马晋画马诗中写道:“金家门下多能事,晋也尤能画骨工。追电逐风千里足,无羁时节好行空。”
马晋既是近代传统派中最早确立了融合中西面貌的画家,又是使郎世宁一派工笔写实画法更加中国化的能手。
马晋:(1900—1970)字伯逸,号湛如,又号云湖,别名伯远,早年曾用名马锡麟,室名湛花馆,北京大兴人。擅长画马,兼擅花鸟画,又工书法、刻印,并工做风筝。解放前一直以卖画为生。解放后任北京画院画师。
马晋之父曾为一满清贵族管理马匹,马晋幼年随父亲去桂公府中玩耍,见到饲养的骏马,由衷喜爱,萌生了画马的兴趣。后经父好友清宫书画家赵书村介绍,认识了管理清宫书画的太监,有机会看到内府所藏名画,尤其被郎世宁逼真的写实画法所吸引,于是开始临摹郎氏的画马之作,因兴趣所至,刻苦自学,岁时已画得颇有可观。
恰又经友人介绍,认识了住在邻近的著名画家金北楼,并被收为学生。曾随金北楼先生游历江南,得以饱览先生所藏中国历代名画,了解了中国画之源流,加之与画友切磋,画艺大进。
时为年,正是康有为推崇郎世宁之际。至年,在金北楼和周养庵主持下,近代北京第一个弘扬民族绘画的社会团体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1920年,马晋亦随师入会,继续深造,先后任助教、评议,后转“湖社”,成为职业画家。这时期画的《松荫双骏》参加在北京、东京举办的中日绘画联展。
在三、四十年代其工笔写实画风成熟之日,已开始在绘景中强化中国味。其间,他一方面刻苦学习,全面掌握了郎派画法,由临摹的庶可乱真进而达到以郎氏画法自行创作。另一方面还在金北楼的指导下,对古代遗产广取博收。三十年代初画的马,参加了巴拿马赛会,获得荣誉奖状。
马晋精研郎派中西合璧的画法,马晋看到了许多私家收藏,结识了江南名家,甚至临摹了仇英的《江南春图》卷和华邑的《山水册》,推动了马晋对传统具体而广泛的了解。1938年、1946年在北京中山公园两次举办个人画展。
从这一时期的存留作品看,马晋在南下归来的年中,其画可分两类,一类属郎世宁风格,画法已日趋精熟,造型准确,凹凸分明,刻画精工,题材已从马匹扩大到羚羊、匹鹿等。
至五、六十年代,他更在马、牛、花鸟画中完善了自成一家的工笔写实风格,推出了工写结合的小写意面目。其小写意马匹禽畜亦已初露端倪。动物的取材已由宝马良駒发展为更多的禽类,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猫、狗、孔雀等不时出现于笔下,立意上增多了平民气息。
在基本功训练上由临摹自觉转入写生。在此之前,马晋来源于郎世宁的工笔写实画法,主要来自临摹,此时则开始对物写生,以写生来纠正临。
在郎氏画风中有意强化中国味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是所画马匹禽,在重透视重凹凸重质量感的前提下,加强了以线造型的概括力。
又在付景的描写上,不忽视空间表现与细节描写,却又以宋明人的笔墨程式提炼花卉树石,在松针柳叶的程式化处理上,尤为显然。
1951年,马晋加入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为常务理事。五六十年代,是马晋画的大成时期。新中国建之初,这位具有平民气质的职业画家,即当选为人民代表。
当家作主的真情实感,推动着他面向生活,促进他对传统写实画法的丰富完善。经过此前30余年的刻苦实践。精益求精和广采博取,马晋绘画进入了大成之秋。
他仍以画马为主,但题材更加广泛多样,立意开始贴近时代。画法也更加富于雅俗共赏的中国作风。在构图方式和衬景画法上,更多吸收宋元以来的工笔技巧,也更加强了笔墨程式的效用,与郎世宁“甚懂甚细而外露巧密”的画法彻底拉开了距离。
此外,他在风筝制作上也有相当高的造诣,曾在上海美术馆举办马晋风筝观摩展。1970年12月5日在北京逝世。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