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真伪鉴别的六种方法
众所周知,瓷器收藏是中国收藏界最受关注的门类之一。近年来,随着关注、收藏瓷器的群体越来越多,市场中藏品的流通量没有减少反而“水涨船高”,市场中必然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赝品。那么如何鉴别瓷器的真伪?
一、从釉面老化程度来辨别真伪
1.先看釉面光泽:光芒内敛,有如薄雾覆盖其上,这是非常老化的釉面才具有的“如雾状膜皮”,若是一般状态的老化釉面,只是光芒柔和、不刺眼。
2.釉面老化形成塑膜状局部斑块和结晶:首先要绝对确认这种斑块和结晶是天然的、是人力不可制造的,那么,才能肯定它绝对是真古瓷。这件瓷器的“塑膜状老化斑”和“结晶斑”,是现代最高科技手段也仿造不出来的。一般古瓷要达到这件瓷器的老化程度,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任何人都有类似的“天然雾状电影”瓷器将增长,绝对是真古瓷。
3. 塑膜状结晶斑、雪花状结晶斑和釉层内外层次分明的结晶斑点共生,这是完全自然的。这种多形态多样的老化特征也出现在一件瓷器上,更是现代科技无能为力的。
二、从釉层内部结晶来辨别真伪
釉层内部老化产生出很有规律的结晶,花在上釉和上釉层中非常明显。这就是显微摄影的效果。肉眼根本看不见。这是人力无法仿制的。
釉泡破孔周围形成老化“晕圈”,有一个逐渐过渡的水平,并且孔周围的钙化更严重,光晕与正常釉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这是自然老化的破釉状态,这种老化损坏的釉面水泡对于所有古代瓷器都是通用的。
要注意观察釉的“晕”的颜色和形状。任何瓷器都有天然的“晕”的釉料和孔,毫无疑问,这是真的。此功能可应用于所有损坏釉料的瓷器。
在下一张图片中,除了釉面和釉面灰色晶体,釉内有许多不完全的花状结晶。它们是向花发展的晶体。表明花状晶体不能一次完成,而是逐渐自然生长。这种自然晶体逐渐向花状方向发展,但人类不可能“模仿”;人工结晶是由化学元素“混合”而成的,形态基本一致,没有“多态”变化。
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促成了无序状态的物质形成有序的形体状态——比如:天然水晶体、溶洞中多姿多彩的钟乳石、菊花石。有些人可能不理解釉中自然形成的花状结晶,以为是人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做成的。现代陶艺生产的结晶釉不少,但大多是单形、单形的大花,就难以形成清晰的花朵状结晶体。因此可以说,凡是用40倍以上的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看到的、而且是多种样式的有序结晶体,所有的人都做不到。陶器内的水晶形成完美的菊花和仙人掌针形状。我们先看放大1倍的陶片原始外观:
再用40倍以上放大镜观察上图像是“窑变”的蓝色釉层,其釉层内部形成的有序结晶体就像仙人球针:
再用40倍以上放大镜观察陶片内口的青黄釉层内形成的有序结晶体就像菊花:
注意,有些花瓣像有序的晶体,不能形成完整的花朵,它们是形成花朵的“构件”。
并不能说凡是釉体上有结晶的都是真古瓷,真正的古代瓷器必须用更多的“天然古迹”来支撑。由于现代玻璃技术的不断探索,人类能够烧掉小的水晶花(但不可能用高放大镜来澄清水晶花),这种水晶花只有一个形状,没有其他的“自然纪念碑”相互确认。而釉料是“嫩”或“脏”的,或釉有“人工腐蚀痕迹”。目前,只有釉黄色釉和类似的绿色釉可以在釉内产生结晶花的批处理,其他釉颜色可能与化学元素不同,并且已经制备了一些产生“有序结晶”的元素,因而仿制不出釉层内部那种“自然结晶”。
三、从青瓷方罍足胫部水土浸蚀的状态来辨别真伪:这种老化状态是不是现代人工可以做出来的。
四、从胎土表面“附生物”的坚固程度和古旧程度鉴定真伪
附生物必须“古旧”,它一定很强。例如:土壤碱、锈蚀等非自体“异物碎片”。“古旧”和“坚固”必须同时存在。
现在的仿品千方百计想做出“自然古旧”的样子来骗人。但上帝不允许他们创造与“自然”相同的东西,所以他们“模仿”那些“不存在于自然状态”的“纪念碑”。下面的状态是模仿的典型特征:不干净,不真实的“自然”展示人,总是用一些“颜色”来掩饰新瓷器的本色。
其次是模仿底部的蓝色和白色琉璃红色李子瓶。所有这些看起来,无疑都是仿品。
五、从钙化现象来辨别真伪
若有缺损可见胎骨的,胎儿骨骨折无钙化。钙化程度不同,老化程度不完全相同。在断裂表面上有一种干燥的感觉,或者是一层薄膜,无光泽,但不能以任何方式洗涤;一些断口是干的、灰的和钙化的,但是它又薄又干净。在暴露的或有缺口的脸上的胎儿骨上有一种类似于雾霭的钙化,或相当古老和可洗的土壤碱,或生长“圆点”古代钙化,都是不需要请专家鉴定的真古瓷。
六、若是釉面产生出“银星”、“汗星”斑点,或者是“银色”釉膜,那是极老的古瓷。这件瓷器的“银膜”形成了“块斑”。注意,银膜、银星、汗星是长在釉面上的,是洗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