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兄弟因一个日本女人决裂,昔日周府不复以往,鲁迅怒骂:昏人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一生杳杳数十年,似水流年间,兄弟情谊却在时光消逝间逐渐泯灭。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们心中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周作人是鲁迅的弟弟,也是近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这一对兄弟,均为文坛巨擘,本应当相互扶持,同舟共济,却在人生的后半段走向了决裂。
他们从患难与共走向分道扬镳,死生不复相见。人们对于名人的窥私欲使得鲁迅与周作人决裂一事变得更加沸沸扬扬,后世人产生了诸多的猜测。然而整合人们的猜测,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切都与周作人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脱不开关系。
周作人自小便缺乏主见且不善于交际,作为家中长子的鲁迅便一直对这位弟弟颇为的照顾。在周作人九岁的时候,周父去世了。作为长兄的鲁迅便承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照顾抚养两个弟弟。
成年后,鲁迅也是一如既往地像一棵大树一样为弟弟们遮风挡雨。但可能也正是鲁迅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得周树人格外的依赖鲁迅,养成了缺乏主见的性格。这种内向毫无主见的性格,使得周作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与他人来往,异性缘也不是很好。
羽太信子是一位颇为普通的日本女子,她和周作人的结合也是很戏剧性的一件事情。鲁迅和周作人在日本留学期间曾与别人一起合租,而羽太信子便是房东介绍来帮他们打扫卫生的人。身处异国他乡的周作人很少和别人来往,相比之下,在家中帮忙打扫家务的羽太信子就成了周树人接触最多的女子。
而羽太信子性格活泼开朗,也深深的吸引了内向腼腆的周作人。在长时间的相处之下,两个人从相识走向熟络,最终走向相爱。羽太信子的姿色虽不是很出众,但是她做事有主见,性格开朗,正好和周作人形成互补。很快两人便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在1909年结为夫妻。
谈恋爱的日子非常的幸福欢乐,但是婚后的生活却不像想象中的那般美满。两个人分属于不同的国籍,经历了不同的文化教育和社会背景,婚后的生活缺乏共同语言。更由于周作人是大学问家,而羽太信子的学历水平很低,连字都认不全,所以两个人的在结婚之后经常发生矛盾。然而生活更大磨难不是周作人和羽太信子之间的矛盾,而是鲁迅与羽太信子之间的矛盾频发。
1919年,鲁迅在八道湾买了一个大的四合院,他将所有的家人都接到这个房子中生活,甚至还有羽太信子的一些日本家人。然而一个大家族共同生活,常常会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而爆发争吵和矛盾。也正是这段日子里鲁迅和羽太信子的矛盾,导致了鲁迅和周作人两兄弟最终走向了决裂。鲁迅的一个弟弟周建人认为,鲁迅与羽太信子的矛盾主要是因为彼此生活方式的不同。
羽太信子生性挥霍,甚至可以说是挥金如土,毫不节制。羽太信子大手大脚的花费也导致周作人所有的收入和积蓄都赔了进去,甚至还要到处去借贷。周作人婚后的生活水平也因为羽太信子的挥霍而直线下降,甚至在写文章时没有钱去买香烟和点心。
而鲁迅是一个生性节俭的人,尤其是一大家子人的生活花费都要依靠鲁迅,他的生活甚至比周作人还要简朴,所以鲁迅对羽太信子挥霍的生活习惯很是不满。
鲁迅曾多次和周作人表达过自己的不满,但是周作人并不放在心上,长此以往,鲁迅就怒不可遏地和羽太信子当面发生了冲突。而羽太信子是一个泼辣的人,无法接受鲁迅对自己的当面指责,便将自己的遭遇在周作人面前添油加醋地渲染一番。
最终,周作人直接写了一封信给鲁迅,要和他绝交,:“……我以前的蔷薇梦是虚幻的,现在所见的或许才是真的人生......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最终这对曾一起度过患难时光的亲兄弟就此走上了殊途。
很快,鲁迅便又找了一个房子带着母亲妻儿搬了出去,而羽太信子也就成了八道湾这栋房子的女主人。她甚至将房子上“周府”的牌匾取下来,换成了“羽太府”。这个消息传到鲁迅耳中时,他气得火冒三丈,骂了两个字“昏人”。在鲁迅走后,羽太信子的娘家人都住到了里面,只有周作人一个中国人,所以鲁迅一度对人说:“八道湾只有一个中国人。”
在故乡的酒楼上,狂人饮尽一杯东晋的药与风度。采薇人伤逝,热风点燃夕阳残照里的颓败的朝花,焚烧无际野草。无常与女吊秋夜行走,旧年铸的剑已锈,雪染了坟上斑驳华盖。惟余长明灯的祝福里,映出无花的蔷薇丛中。一抹野兽的剪影。鲁迅先生幼年失孤,以长兄之身份扛起了一个家族的重担,庇护照抚这自己的两个弟弟。
本想能够家族一起相依度日,却没想到和自己最爱的弟弟因为一个女人而绝交。周作人绝交信中的每一个字都像钢针一般插在了鲁迅的心间。至此之后的半个世纪,兄弟二人都死生不复相见。这对于重情重义的鲁迅来说该是多么残忍的痛苦啊!
他俯首甘为孺子牛,但是他也是尘世中需要温暖的兄长,却只能自己苟延残喘。兄弟的决裂让鲁迅后半生失去了很多的欢愉,我们只能在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他的孤独与痛苦。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雪》
文/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