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瞧瞧 中国古代的“宠物”简直萌翻了!
此件纹饰华美、做工考究的鸠仗源于西汉,想必曾为一位位高权重的老者所使用。“错金银”是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金银错”。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装饰图案。
此件青花粉彩描金鸳鸯摆件,采用青花、粉彩两种工艺,华丽优美,两眼脉脉含情。眼部满描金,颊施酒晕妆,头顶青花羽冠,颈部矛形领羽,通身色彩斑斓,充满光泽。
这件龙王像通身施彩,造型拟人,身着龙袍,正襟危坐,很有气势。五彩为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的新品种,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五彩又称硬彩,色彩鲜艳,造型多变,颇受世人喜爱。大家看到了吗,自求多福的龙王也戴着长命锁呢。
此件降妖瑞兽左手按住小妖,四爪右手高高举起,正义凛然,不怒自威,脚底小妖显然已难逃一劫,生动地反映出唐人对妖魔文化的理解。
此啄木鸟为金质,金鸟錾刻工艺非常细腻,冠、身、翅、尾部都刻有精美的装饰,显得高贵典雅,展示出极高的工艺水准,形态非常传神。此器物两件成对,腿足做成孔状,以便穿缀。
口部似张口的虎首,背有龙形提梁,圆腹,下有四足,因其形如虎,故名“虎子”。其用途有两说,一说是溺器,起夜时用来接小便,但是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说是水器,因为早期的虎子口中有齿,如用于便溺,心理压力巨大。虎子于东汉时出现,六朝时墓葬中常见,均为青釉。
瑞兽为青玉质,局部微带皮色,立体圆雕。整体呈坐姿,脑后有下弯双角。肌肉强健,孔武有力,轩眉瞪眼,张口露齿,威仪毕现。为金代喜用题材。
此件玉器为白玉料,玉质细腻莹润,局部带皮色。玉虎呈蹲卧状,体态圆润,双眼圆睁,眉毛上卷,张口呲牙,表情憨态可掬,不见威武,反显俏皮。
此件为汉代铜鎏金材质虎形摆件,通体装饰云气纹。整体造型立体,虎呈回首吼叫状,雄健威猛,生气勃勃,造型和细部刻画都很到位,具有一种咆哮中的动态美,达到了以动传神的境地。
虎头,短双耳,鼻孔朝天,两腮鼓起,双眼由水晶镶嵌而成,写意和写实并存,这也是战国时期动物形象的特点,此虎头可能是某种器物上的镶嵌物。
此器通体鎏金,天鸡回首舔羽,采用锤錾工艺,纹理清晰,尾部镂空,意态闲适的栖息于海浪上,整器做工精致,尽显乾隆时期的奢华。
这件带钩分两部分,主体是一支独角瑞兽,瑞兽嘴部伸出一鹰首,鹰喙呈倒钩状。瑞兽四肢肌肉发达,兽爪锋利。兽身布满圈形纹饰,尾部卷起作钩状。
这件粉彩三狮碗是清代乾隆年间之物,主题纹饰狮子,用粉、绿两色大胆撞击。狮子形态憨态可掬,很像如今舞狮的狮子,而非草原上写实的狮子。
这件铜香熏整个造型呈昂首鹤形,鹤嘴微张似在鸣叫,脖颈细长线条流畅,背部羽毛交代细致,分毫毕现,腿足一前一后,支撑有力,又似闲庭信步一般。
别人笑我太坚硬,我笑别人不会用,我是瓷枕,我凉快,我的主场是夏天。我的身材呈现八方体形,模制而成,通体施酱釉。立面两两一组雕以十二生肖纹饰,快来找找您的属相纹饰吧。
整器工艺精湛,采用捶錾、刻凿等复杂工艺,使花瓣饱满,叶脉尽现,梅树枝节处刻化细微;鹦鹉体态丰满,凤冠大张,单脚站立,衔爪回首,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精心排练的舞蹈,这也是宋代花鸟纹的典型特征。
吉林敦化一代有歌谣是这样描述鹰的:拉特哈,大老鹰,阿玛有只小角鹰。白翅膀,飞得快,红眼睛,看得清。兔子见它不会跑,天鹅见它就发懵。小鹰睫毛弯弯,俏皮可爱,“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哎呦,太勾人魂魄了。
鼠聪明神秘,具有无比的灵性,且生命力旺盛,善生善育,又因其天性喜好囤粮,善于积攒,在民间也有旺财旺福的象征。神鼬一雌一雄,性征明确,萌态十足,夫唱妇随的样子,羡煞人间多少怨偶!这对宝贝彻底颠覆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千古骂名,变成了人人都想拥有的“招财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