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小编的文章的话可以关注小编哦。原创不易请勿抄袭。
新的一天新的气象,小编希望各位读者每天都有一个好的心情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中坐落着一个国家AAAAA级的景区——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
皇城相府分内城外城, 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于明崇祯六年所建,名为“斗筑可居”。外城为清康熙四十二年陈廷敬所建,名为“中道庄”。总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
皇城相府的主人陈廷敬是康熙年间良臣的深受康熙的器重,科第出身行走在中枢机构是皇帝的高级参谋,历任四部尚书,位极人臣,康熙曾赞:“宽大老成,几近完人”“恪慎清勤,始终一节”。
皇城陈氏家族明清两代一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有“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的评价。乾隆皇帝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对陈廷敬及陈氏家族予以褒奖。
陈氏家族被称为清代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大家族。皇城相府能遗存了很多的皇帝御笔,这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皇城相府对于研究明清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哲学、建筑等均有重要价值。
皇城相府共有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相府的整个建筑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作为一座同时具有抵御外侵功能且具有住宅功能的民间大院,皇城相府的建筑构造可以算作是一件典范之作。
参观皇城相府更需要用心去感受,不仅是建筑都是满清风格,里内还有各种遗迹,康熙曾两次下榻于此(因此称“皇城”),再后来时代变迁民兵也曾躲进炮楼驱除外敌。
陈廷敬其人其事
陈廷敬13岁就参加童子试了,秀才考试,获得第一名。20岁时参加进士考试,获得了资格。他和当时通州的一个考生同名,所以皇帝赐名为廷,叫陈廷敬,从这一天开始之后的45年,他和皇家、宫廷便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康熙是陈廷敬的伯乐,他的知遇之恩陈廷敬终身难忘。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陈廷敬是怎么起步的?我们知道在皇宫面有两个很重要的官职。
第一个是起居注官。他们的工作地点在太和门,是最重要的门户之地,他们在皇帝的身边记录皇帝的日常生活。
第二个是日讲官,他每天在皇帝的身边讲解历史上的那些成功、失败的案例,并提醒皇帝有哪些经验需要吸取,哪些教训必须避免。
康熙七年设起居注官,康熙九年设日讲官。那么,陈廷敬是什么时候走进康熙的生活呢?最初的时候,康熙身边是他最宠信的大臣喇沙里,还有孙在丰,这些都是当时的一代大儒。康熙以前听的都是四书五经,后来康熙皇帝发现,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从康熙十六年三月初四开始主动提出,要讲《资治通鉴》。
▲ 石牌楼
大家知道,司马光修《资治通鉴》花了20多年,最后眼睛都修瞎了。《资治通鉴》用八个字概括就是“惟朕之道,在于用人”。所以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他最得意的事就是用人。康熙最喜欢的四个字是奉三无私,此词出自《论语》,意思是“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这就是为君之道。没有私利,以天下为公,把天下的人才网罗到他身边,这就是他的功德。
康熙前期的张英、喇沙里都是研究经书的,而陈廷敬是研究历史的,所以陈廷敬第一次向康熙进讲,内容是通鉴纲目,康熙皇帝觉得非常好。康熙十六年五月份讲完以后,康熙皇帝第一次向陈廷敬表示他的崇敬,并赏赐给他三件东西。
第一件是御笔楷书三个字,清、慎、勤。这实际上也是陈廷敬一生的标志性文字,清是清明,慎是谨慎,勤是勤奋。
第二件是康熙的御笔行书——格物。《大学》里面讲格物致知。
第三件是康熙最喜欢的赵孟的字帖《不自弃》帖,装裱以后送给陈廷敬。
从这个时候开始,康熙和陈廷敬君臣之间的关系就更近了。
后来五台山送来天花蘑菇,这是稀有之物,康熙也送给陈廷敬。西洋进贡狮子,他特别指示,赏赐陈廷敬在神武门观赏。
康熙十七年十二月陈廷敬的母亲去世,康熙皇帝特派大臣喇沙里带着宫廷的皇帝御酒和御茶来慰问陈廷敬先生。陈廷敬感激涕零,从此他跟宫廷的关系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 点翰堂
其实,陈廷敬一生也经历了几起几落。最大的一次波折就是康熙二十六年,湖广巡抚张汗贪污案。当时大臣张玉书揪着这个不放,直接指控陈廷敬。因为张汗和陈廷敬是儿女亲家,指出他们之间肯定有贪污关系。而张济在事发之前多次叩拜陈廷敬,哭着求他,因为陈廷敬是帝师,身份非常特殊,只要他说句话,可能就没事了。但是陈廷敬自始至终没跟康熙皇帝说一个字,从来不提这个人、这件事,康熙皇帝也一直关注这件事情。
第二年,张汗贪污案成立,他贪污了9万两银子,要处绞刑。康熙皇帝也一直观察陈廷敬。但陈廷敬还是一句话都没说。不过,陈廷敬倒是上了一个奏折,请求辞职。当时包括张玉书为代表的大量大臣都在攻击陈廷敬,但是康熙皇帝非常清楚,虽然陈廷敬和张汗是儿女亲家,但是张汗求了陈廷敬,一而再再而三地求情,陈廷敬始终不帮忙,最后张汗走投无路就反咬一口,说他给陈廷敬送了很多银子,诬陷自己的儿女亲家,其实康熙皇帝非常清楚其中来龙去脉。这个事情结束以后,康熙不仅没给陈廷敬免官,还将他升为左都御史,专门负责督察。康熙四十二年,拜陈廷敬为文渊阁大学士,即一品大臣。
康熙四十四年,陈廷敬成为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对他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是康熙四十九年,他和张玉书被正式任命为《康熙字典》的总撰官。康熙五十年,张玉书出事,之后具体的事情就由陈廷敬负责。
康熙五十一年四月份,陈廷敬多次请求辞职回乡,但没被康熙同意。最后,在宫廷里的撰修大堂病故。在这之前,康熙皇帝特请太医院里的御医给他看病,但他还是在74岁那年告别了人世。
那么,陈廷敬跟康熙的关系到底如何呢?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从当年赏赐陈廷敬的十六字诗的开始,他们君臣之间的诗词歌赋来往非常密切,所以陈廷敬写了一个赏赐十六诗的记恩诗。但是60岁以后,陈廷敬非常思念故乡,多次请求回乡,康熙不同意。康熙让他任了五个部的部长,以及文渊阁大学士,皇帝的老师。虽然位极人臣,但是我们从陈廷敬最后的诗词中能看出他对故乡的思念,他说“若问午亭归老处,析城山下是阳城”。临终的时候,他看着京城的窗外有白云,说了两句话“认得云归处,天涯尽太行”。一直到最后,他想念的还是他的太行山,他的阳城。
▲ 皇城相府
山西小吃
阳城烧肝:烧肝的主要食材是新鲜猪肝,配上大蒜一起剁碎,加入姜末、鸡蛋、玉米淀粉搅拌均匀,再用猪花油包裹起来,先炸后蒸。上桌前要切成5毫米的厚片,在油锅中炸成金黄色、装盘、撒上葱丝。
油糊角:创制于唐代。据传那时有位将军远征,其妻身怀有孕。将军征战得胜而归,其妻用家乡的特产黍米面,炸成油糊角犒劳丈夫。有趣的是油糊角里分别包上了红豆馅和胡萝卜馅,红豆馅表示生男,胡萝卜馅表示生女。
肉罐肉:阳城肉罐,罐似粗瓷,内敷细釉,瓯式盖子,盖与罐口大小合度,放之平稳、严密。使用起来极其方便,能够适合煮、炖、焖肉的需要。肉罐肉是用猪肉、牛肉或羊肉、小米及各种作料煎煮而成的。
烧大葱:相传慈禧太后路经泽州府(今晋城),当地官员隆重设宴招待。但在开宴时,厨师发现慌乱之中少做了一道菜。为了免遭杀身之祸,厨师急中生智,马上把菜案上的巴公大葱拿来一把,几刀切段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加调料吊汤,送上宴桌。大葱,配上鲜荔枝,使口味咸鲜香中有甘甜微酸。
小米煎饼:北方人说起煎饼,想到的可以就是那种摊开的软黄薄饼,阳城的煎饼不太一样,是用特殊模具制成的有点像甜甜圈一样的东西。阳城县昼夜温差大,当地人还有一种习惯,煎饼快熟时,在上面或打入鸡蛋,或撒上葱花,或放些红糖,再配一碗杂割(羊杂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