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蛇这种无毒却很奇怪也很少见的蛇,还没有介绍过,网上盛传的玻璃蛇真的是透明的吗?其实玻璃蛇确实全身接近白色透明,甚至可以看到他的骨骼,但是玻璃蛇却不是蛇,而一种蜥蜴,而且玻璃蛇之所以得名,更不是因为其外表外玻璃,而且是因为玻璃蛇尾部很长,在遇到危险时可以像壁虎一样断尾,体长可达一米二,因为它身体的脆弱,被人们称为玻璃蛇。
玻璃蛇的得名并非是因为身体像玻璃一样透明,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像玻璃一样脆弱易碎,实际上,它们长的就像一条普通的蛇。玻璃蛇大多数都是无毒的,只有极特殊的有毒,不过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玻璃蛇白色透明,骨骼和内脏清晰可见。与其说它是玻璃蛇,不如称它为玻璃蜥蜴,因为它是蜥蜴的一种,体长最高达1.2米,但是大概三分之二都是尾部。玻璃蛇体表异常光滑,白色透明,骨骼和内脏清晰可见,眼睑能够任意张合。
玻璃蛇是蛇中极品,但它更像是一种蜥蜴,玻璃蛇体长达1.2米,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尾部。在生命攸关的关键时刻,尾部可以脱离自己的身体,然后会快速的长出先的身体,这是玻璃蛇的一种超自然能力,因为这种蛇很脆弱,所以被称为玻璃蛇。
玻璃蛇的祖先蜥蜴俗称“四脚蛇”,又称“蛇舅母”,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属于冷血爬虫类,其种类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约有3000种左右,我国已知的有150余种。蜥蜴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其生活环境多样,主要是陆栖,也有树栖、半水栖和土中穴居,多数以昆虫为食,也有少数种类兼食植物。
蜥蜴是卵生,少数卵胎生,蜥蜴与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盖以表皮衍生的角质鳞片,泄殖肛孔都是一横裂,雄性都有一对交接器,都是卵生(或有部分卵胎生种类),方骨可以活动。
玻璃蛇当它遇到突袭时像壁虎一样,尾部可以脱离身体,在受到袭击时,身体会断成数段,在混乱中它的头部会趁机逃走,接着它还会长出一个新的躯干,这种现象叫做自截,用此种方法得以保命。
许多蜥蜴在遭遇敌害或受到严重干扰时,常常把尾巴断掉,断尾不停跳动吸引敌害的注意,它自己却逃之夭夭。这种现象叫做自截,可认为是一种逃避敌害的保护性适应。
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发生,但断尾的地方并不是在两个尾椎骨之间的关节处,而发生于同一椎体中部的特殊软骨横隔处,这种特殊横隔构造在尾椎骨骨化过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强烈收缩而断开。
软骨横隔的细胞终生保持胚胎组织的特性,可以不断分化,所以尾断开后又可自该处再生出一新的尾巴。再生尾中没有分节的尾椎骨,而只是一根连续的骨棱,鳞片的排列及构造也与原尾巴不同。有时候,尾巴并未完全断掉,于是,软骨横隔自伤处不断分化再生,产生另一只甚至两只尾巴,形成分叉尾的现象,我国壁虎科、蛇蜥科、蜥蜴科及石龙子科的蜥蜴,都有自截与再生能力。
澳大利亚科学家通过研究三千万年前的巨蛇骨化石发现,这种蛇由蜥蜴进化而来,这对研究爬行类动物的进化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爬行类动物最早的祖先可能就是蜥蜴,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作为蜥蜴的子孙后代,蛇家族在通常情况下都以蜥蜴为食。
最近,科学家在澳大利布里斯班亚艾萨山附近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蛇骨化石,其长度大约有18英尺,著名的《自然》杂志对它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天蛇”,该名词来源于澳大利亚土著,在一些神话传说中土著人将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归咎于“天蛇”,此物与天上的彩虹关系密切。
由于巨型蛇骨易碎、很难完整保存,因此在以往相当长的时间内,有关蛇的起源曾是困惑科学家们很久的问题,昆士兰州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杰克·盖隆认为这一完整蛇骨的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了解蛇是由蜥蜴进化而来,及其进化发展过程。
蛇家族远在冈瓦纳大陆时期的古地中海(现在是各自独立的澳洲、南极洲、非洲以及南美洲)就存在,至今已经数千万年。
盖隆他们还曾发现了被严重破坏变形的巨型蛇骨化石,据推测可能比“天蛇”出现的时间还早,科学家指出,远古时期的蛇有着相对坚固并不灵活的咽喉,而不像现代蛇咽喉部结构非常松散可以张大嘴吞下比它们身体大几倍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