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为什么他改编的刘慈欣作品,能拿下B站9.9分

由 寸建宇 发布于 休闲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郑琳

最近,国家电影局公布了2020年5月全国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公示的通知,通知显示,根据刘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说《全频带阻塞干扰》改编的电影已经通过了备案,即将由曾发行《战狼2》《流浪地球》等影片的北京聚合影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拍摄成电影。

《全频带阻塞干扰》是大刘老师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也曾被誉为刘慈欣作品中最不可能被搬上大银幕的短片小说,为它撰写立项全稿的人,是一位浙大学生!

他叫冯筱扬,1994年出生,目前是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在读研究生。

豆瓣9.7分,B站9.9分的神作《我的三体》的动画剧本,就是出自冯筱扬之手。

《我的三体》第三季《章北海传》在今年疫情期间推出后,全网刷屏,好评如潮。这部动画让主创团队两次拿到华语科幻星云奖,科幻迷们都在翘首期待第四季的亮相。

这位“神奇”的神经科学研究生,是如何“编织”出这部风靡全网的科幻动画的呢?

【做科研,研究脑,一周读一本书】

冯筱扬过着典型的理工科学霸生活。尤其是最近这段日子,为了完成手上的科研项目,天天泡实验室,泡到昏天黑地,有时候一整天只来得及吃一顿早饭。

但是作为一个医学研究生,他还有堪称“惊悚”的“夜生活”:在国家脑库做值班志愿者,制备脑组织病理样本。

“有时候会在午夜被叫去做手术,通常是为捐赠者的遗体取脑。”冯筱扬淡淡地描述他的工作,“手术室里只有老师和师兄师姐,要工作到很晚……”

听起来就像一个氛围到位的惊悚故事,但是冯筱扬说,相比辛苦工作而言,捐献者的选择更为伟大和温情,能作为志愿者参与到这样的工作中来,十分有意义。

这倒很符合他的编剧气质。这位理工科学霸,不仅具有科学素养,还有人文情怀,热衷于剧本创作、文学创作。

你可能想象不到,在这么繁重的学业里,他能每年阅读近百本书。最近两年,除了学业,还有许多剧本工作要做,耽误了不少他的阅读时间,“但是每年也要读六七十本书。”

冯筱扬给记者展示了他2019年的阅读总结,这个64本书的书单被整理得非常处女座,社科类、科普类、科幻文学、历史&典籍、传统文学、财经畅销……分门别类,井井有条,还列出10本最推荐的作品,附有推荐短评。

他在阅读总结里这样写道:“慢慢觉得阅读是一个寻找自身和谐和内心稳定的方式,而不再着急地去建构或者解构什么东西。总体能保持大约一周一本书的阅读速度,不紧不慢刚刚好足够看人生的风景。”

很显然,冯筱扬擅长时间管理。

阅读时间不仅安排在睡前,做实验的空隙中也能阅读。有的实验操作步骤之间有长达几十分钟的等待时间,他就趁这个空档看书。

他说,海量的阅读对写作的影响很大。

实际上,对科幻文学的热爱,就是他小时候在路边书摊上的偶遇开始的。而成为一个脑神经方向的研究者,也是受了刘慈欣《三体》里,脑科学家希恩斯的影响。

“看的东西越多,视野就会越开阔,思考问题不会局限于故事本身。”冯筱扬说,“尤其是创作科幻作品,需要思考人类命运这样的哲学问题,这些思考很多都是阅读带来的。”

带着文学和科学的热情,冯筱扬自己创作过科幻小说、舞台剧本,还有非虚构类作品,直到遇到《我的三体》动画团队,一飞冲天。

【《我的三体》赢在“科幻质感”】

《我的三体》动画,最初是由一个叫“神游八方”的网友发起的,他在游戏里搭建出《三体》中的经典场景,制作成简单的动画发布在网络上,并邀请同好一起加入。

左边为冯筱扬,右边为《我的三体》导演神游八方

看到神游要招募制作人员的信息时,冯筱扬那颗想要做科幻动画的心情一下子就躁动不安了起来。

“我很擅长写作,经由朋友推荐,我申请加入制作组,并且开始担任编剧。”

随着动画剧集渐渐积累起人气,制作团队也面临了严重的资金短缺困境。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冯筱扬偶然经过三体版权方的公司大楼,竟然鼓起勇气直接敲开了总裁办公室的大门,凭一腔热情说动了老板。

《我的三体》这才有了正式版权和制作资金。

后来的故事大家很清楚了,《我的三体》从第二季开始,制作水平突飞猛进,一路高歌。

到了第三季《章北海传》,更是口碑爆棚,无数媒体自发为之站台。

很难想象,这个所有人物都呈“方块”状的“五毛”粉丝自制动画,竟然吊打了无数斥巨资、聘请流量明星、大IP改编的大制作。

“我们的主创团队不仅对作品充满热情,而且很多成员具有理工科背景。”冯筱扬说,“对于一个硬科幻作品来说,创作人员具有相关领域的科学素养是很重要的,这能给作品提供过硬的‘科幻质感’。”

什么是“科幻质感”?冯筱扬举了一个例子。

《章北海传》里,章北海在太空里开枪这场戏,他的宇航服上带有制动装置。在开枪以后,有一个不到1秒、一闪而过的喷气制动画面。

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在太空里开枪,如果没有制动,是会被子弹的后座力推跑的。

“设计这个细节的设计师,他是个军迷。这个点我就没想到。”冯筱扬说,“如果没有这个画面,可能很多观众也不会在意这个细节。但有了这个设计,观众就能感受到科幻质感。”

太空枪戏

冯筱扬作为一个神经科学研究者,在《我的三体》第四季里,将发挥出他的专业优势。因为看过《三体》原著的读者都知道,《三体》第三部中有个重要的剧情:男主角云天明被取出大脑。

这是一段颇有情感冲击力的重要剧情,女主角程心会目睹云天明的手术。

“我告诉设计师很多细节,比如取脑的时候的容器是怎样的,手术室是怎样的结构,程心要通过什么样的路才能跑进手术室……”

团队里有人曾提议,云天明取完脑子,让程心抱着罐子哭一会。

“那个转移罐的温度是零下80度,我们去拿它的时候都要戴很厚的手套,所以我说,不能让她抱着哭。”冯筱扬说,“还有把转移罐存储起来,那个门把就不能像是银行保险柜那样的圆把,而要按照真实的来设计。我们把这种细节做好了,即使观众并不懂专业知识,也会觉得‘看起来很真’。而如果随意违反现实规律,观众即便不懂,也会觉得‘不对劲’、‘假’,这样就没有科幻质感了。”

在刘慈欣本人看到《我的三体》动画设计稿的时候,也对他们设计出的“螳螂号”飞船表示赞赏。

“中国科幻要做好,不仅缺剧本,缺导演,更缺的还是能和剧情融入一体的设计。”冯筱扬说。

冯筱扬(右)与《三体》作者刘慈欣(中)合影

【做一个会写小说剧本的科学家】

也许很多人认为,一个理工科研究生,又擅长写作,是不是就能很容易地在本专业领域里创作出超前的硬科幻作品呢?如同科幻黄金时代大师那样,写出具有“神预言”性质的伟大作品。

“那很难。”冯筱扬摇头,“实际上知道的越多,就越会被知识束缚住,就会觉得:这样写是不对的。”

他笑言,有很多写科幻的朋友来向他请教脑科学的问题,“我给他们讲10年前的科研成果,他们都觉得,好厉害!可以当科幻点子写。但其实在我们看来,已经过时了。”

“你知道马斯克做的脑机接口对吧?可以控制动物的情绪,是不是觉得很超前?其实,这已经是10年前的技术。实际上我个人觉得,真正能完全解码人脑的的脑机接口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每个人的大脑发育不一样,童年生长的环境和学习方式也不一样,有可能在我们说同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大脑里对它编码就不一样,就像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一套独特的‘方言’一样,那如何解码呢?”

“当下前沿的科学已经超越普通人的认知范围。我每年阅读的一些科学论文,要理解它们已经不容易。如果还要写出比当下的科学成果更超前的硬科幻作品将非常困难。”冯筱扬说,“所以,我和我的创作者同行们,当我们想写科幻小说的时候,往往选择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不过,创作科幻小说,对这些理工科学者来说毕竟只是“副业”。即便已经凭借《我的三体》在影视动画圈内打响了知名度,即便科幻电影也曾票房大爆,冯筱扬也非常清醒地认为,他还没有到可以用科幻创作安身立命的时候。

“还是更喜欢我的脑科学,当一个医生和脑科学家。”冯筱扬说,“毕竟我的‘爱豆’大刘也最尊敬真正的科学家嘛!”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