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松赞小环线,打开通往藏地的隐秘之门

由 南宫丹红 发布于 休闲

看着此刻窗外被雾霾笼罩的建筑和街灯,心下便怀念起不久前的那趟云南之行。从纳西人的家园丽江到腊普河臂弯里的塔城,再到光影迷离的香格里拉,一路上遇见各种珍贵的在地风物、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隐秘风景、善良真挚的人还有纯净安宁的梦……

这条并不算长的自驾路线,白天可以领略藏地的隐秘风采,夜晚入住的酒店依然是浓郁的藏族风情。在这样沉浸感十足的氛围中,每一天的旅途都不曾有“出戏”的瞬间,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找到那把钥匙,打开通往遗世独立的隐秘之门。

此行的第一站是丽江,但我对高度商业化和同质化的古镇古街实在是审美疲劳,所以即便去丽江,我也一定要避开大研古城和束河古镇的喧嚣嘈杂。跟着导航的指引开入一个村落,转过几个弯,松林环绕的松赞丽江林卡酒店就出现在我面前了。

酒店的选址避开热闹的大研古城和束河,而是巧妙选择了仍延续着纳西传统生活方式的茨满村,北面是玉龙雪山,南面是文笔峰,依然保持松赞遗世独立的特色。建筑不同于松赞标志性的藏式,而是中原官府与纳西院落布局的融合。傍晚坐在房间阳台,轻柔的晚风带着松林的气息,远山的轮廓则随着晚霞的消逝一点点暗去……

茨满村是丽江最古老的纳西村落之一,玉龙山上流下了青龙河,青龙河流过了茨满村,在有丽江城之前,就已经有了茨满村。最初北方来的外族在这一带定居,他们叫自己纳西人。后来纳西人建造了丽江城,他们自然也就成了本地人。

茶马古道时期,茨满村是进入丽江的第一站,往来的马帮商旅常在这里歇脚。再后来,轰隆的汽车取代了骡马,茨满村于是又变回了偏安一隅的平静村落。也亏得如此,纳西族的传统生活习俗才得以在这个村子里延续保留。

如今村子里还保存着一间百年历史的纳西传统院落,除了参观纳西民居,更有趣的是可以跟着主人手把手地学做古老的东巴纸。普通的纸淋湿之后再晾干会变皱,长时间浸泡水后更是会烂得不成样子。但是东巴纸不同,因为它的原料是野生荛花,相比常见的用来造纸的植物,纤维平均长度更长更有韧性。

有了上佳的手工纸,下一步自然是书写文字了。我们随着主人走进屋内,围着热呼呼的火塘,一边吃茶点一边听他解读目前世界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东巴文。纳西人能歌善舞,临走前大家在院子里手挽着手,在欢快的芦笙伴奏中,舞起了纳西“打跳”……如此妙的民俗文化体验,也只有在清静的茨满村才得一遇。

前几年前我不经意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前景是长满绿油油稻子的弧形梯田,远景是巍峨的雪山,中间则是遗世独立的幽静山谷,当时便牢牢记住了这世外桃源般的隐秘之地——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塔城乡。

从丽江到塔城乡有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沿着S226蜿蜒前行,经过石鼓镇的“长江第一湾”之后,一路上几乎都能看到车窗右侧奔流的金沙江。驶入维西县境内,路边错落着藏族和傈僳族的村寨,田野里的作物由青稞、荞麦与水稻交替,不同的地貌,变化的建筑风格,景色美不胜收。

哈达村和启别村坐落在在塔城乡腊普河右岸的林坡上,四野绿林葱郁,溪涧遍布,富饶的山谷中分布着稻田和果园,终年都是绿意盎然,藏族、纳西族、傈僳族民居散落其间,一派诗意田园。松赞塔城山居就隐于两村交汇的土坡上,背靠着绵延的葡萄园,面对古树和稻田,多年下来似已变成了村庄的一部分。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住进一向以优美的窗景而知名的松赞塔城山居,房间窗外是无遮无拦的丰饶山谷和层层叠叠的梯田,微蓝而飘渺的薄雾在半山腰飘荡,瞬间就让人想起《桃花源记》中的如是描述。我们的藏族管家常年往返于松赞环线,问起他最漂亮的松赞是哪一家,他也毫不犹豫地说是塔城。

清晨不再是被手机闹钟惊扰,而是在远近相异的鸟鸣合奏声中逐渐醒来。我踏入房间的阳台,带着草木清香的微风拂面,向东眺望,能隐约看到对面达摩山的最高峰上来远寺的金顶。望山跑死马,等我们早餐后开车过去,才发现这段弯弯绕绕的山路得花去至少半个小时的功夫。

一路上淅淅沥沥一直下着小雨,当我们下车后正在纠结到底是拿伞还是披上雨衣时,厚重的云层忽地裂开一道大缝,耀眼的阳光瞬间便洒满山巅,将来远寺新修的金顶照得金碧辉煌,再加上大殿背后山林中涌动的雾气,眼前这一幕真有如琼台仙境一般。

来远寺的背后有条三四公里长的转山小径,虽然走起来也要费一番力气,但脚下踩着落叶,穿行在披挂着松萝的山林和飘渺云雾之中,气氛幽静而富有禅意,很有畅快呼吸天地精华之感。小径弯弯绕绕,没有什么指示牌,但完全不必担心迷路——毕竟路边一直能看到招展的经幡和雕刻于不同时期的玛尼石。

转山接近终点的地方,便是有着千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噶举派达摩祖师洞。此洞本为天生岩洞,藏传佛教传入迪庆后,民间传说达摩祖师在此山洞中面壁十年成佛,留下很多圣迹。后来当地佛教徒和信众便于洞前修建达摩寺,说到底,来远寺和这转山小径也都是因此处圣地而建。

松赞塔城山居所在的山谷不只是清净悠远的乡村田园而已,藏族、纳西族、傈僳族和汉族混居的哈达村里散布着酒坊、铁匠铺、弦子坊、油坊、豆腐坊……都可以去挨个体验。我们走进一座门外标着“金秀豆花”的宅院,74岁的纳西族老奶奶手把手地教我们转动传统的石磨盘,将饱满的黄豆一点点碾成乳白的豆糊,然后燃起炉火煮浆,现场做出鲜嫩的豆花。再配上几碟当地的小菜和茶点,每个人都吃了个肚儿圆。

维西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这里屹立着终年不化的白马雪山。作为滇金丝猴最重要的栖息地,白马雪山从维西绵延向北跨过云南省最北的德钦县,延伸到西藏最南边的芒康县,这一区域集中了所有野生滇金丝猴数量的三分之二(1300只左右)以上,而塔城范围内就有700至800只。

从松赞塔城山居到滇金丝猴国家公园只有15分钟的车程,但进入景区之后步行前往观猴点的路程绝对算不得轻松,山路湿滑再加上三千多米的海拔,走得人气喘吁吁,想看一眼滇金丝猴总是得付出点代价的。

这里共有12个大的观测点,为了保护生态和猴群健康,观测点每过两三天就会换一次,我们这次去的观测点据说还不算远的。我们沿着山间小道不知道爬升了多少米,拐了多少个弯,总算走到了一处视野开阔的坡地,几百米外以云杉、冷杉为主的森林边缘,终于能看到滇金丝猴的踪迹了。

等走到树下,就发现这些高冷傲娇的家伙警惕性相当高,背对着人群坐在树上吃着松萝,与我们始终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连正脸都轻易不露,要想用我手中的70-200mm镜头拍到一张特写基本没戏。

虽然叫金丝猴,但滇金丝猴并不像川金丝猴那样浑身金毛,而是以灰黑色、白色为主,酷酷的朋克发型和迷人的红唇是它们的标志性特征。只有幼仔全身浅黄,但也藏得更深更远,难以看清容貌。

滇金丝猴是世界上栖息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仅在2500米以上的雪山峻岭中穿行。眼前这一群金丝猴就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季节它们以杉树的附生植物松萝为主食,松萝如果长得太多,冷杉会因营养被吸光而死,如此它们三者之间就形成了共生关系。等熬到了春夏天,滇金丝猴就可以吃阔叶树的嫩叶、花、果来改善伙食。

待我们下山回到车上,初见滇金丝猴的兴奋感已褪去,袭来的便是身体的疲乏和饥饿感,此刻还有什么能比去尼西乡吃一锅热腾腾香喷喷的尼西土鸡更有幸福感呢。用尼西陶锅炖制而成的藏香鸡,原汁原味,汤色金黄,吃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尼西是旧时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这里的民间制陶工艺已世代相传近千年,“黑如漆、光如玉”的尼西黑陶早已成为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尼西黑陶既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这里家家户户的美味秘诀。用来炖土鸡的这种黑陶锅有点大,不好带回家,我们于是开到山下的汤堆村,专程前往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孙诺七林的作坊,在老师鲁茸恩主的指导下亲手做了一把属于自己的黑陶杯子。

汤堆村一百多户人家里,有一多半人都在从事黑陶制作的营生,酥油茶罐、炭火盆、黑陶锅、藏八宝、香炉、酥油灯、茶具、酒具……采用当地独有的粘土加工制成的黑陶制品种类超过一百种,覆盖了藏族老乡的日常生活所需。

孙诺七林的家族,世代沿袭陶艺制造,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他们仅靠着一套自制的木头工具、一方陈旧耐用的木案再加上一块圆中带方的可转动木板底座,就可以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一件件融入日常生活的器具,赋予尼西黑陶卓然质朴的独特韵味。

从汤堆村到香格里拉只有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快开到市区的时候回路过纳帕海观景台,过往的大小车辆往往都会在此停上片刻,凭栏遥望纳帕海的迷离光影。我忽然想起来,当年我第一次被碧蓝的纳帕海惊艳到的时候,香格里拉还叫做中甸。这么久过去了,如今水岸对面的建筑明显比当年更密集了,海子边也有了一条漂亮的环湖观光路。

20年的那次香格里拉之行,我因为匆忙赶往德钦去看梅里雪山,所以错过了城郊的松赞林寺。这次大大地弥补了这个遗憾,因为我住进了松赞香格里拉林卡酒店——隔着一小片错落着夯土藏房与青稞架的牧场与松赞林寺咫尺对望,可以时刻瞧着松赞林寺在不同光影笼罩下的迷人背影。虽然是背面,但妙处是游客的喧嚣被彻底地屏蔽了,呈现出的是它应有的庄严、肃穆与神秘。

从晨曦到日落,房间窗外是看不够的光影变幻和视觉盛宴,一把椅子一杯茶就可以静静地望上许久。酒店里和牧场上隐藏着很多绝佳的拍照位置,而且没有其他游客的干扰,以至于住在这儿的两天里,我连独克宗古城都不想去,只想探索酒店的每一个宝藏般的角落。

如果说松赞林寺的背影显得庄严神圣,那这座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的正面则是大气恢宏的。金顶白墙的寺院独立山头,藏红色的僧房围绕四周,铺满了整座山丘;远处是炊烟萦绕的藏式小村,面前是倒映天光云影的拉姆央措湖,寺庙的鎏金铜瓦在清晨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当我看到这一绝美画面的瞬间,就明白了为什么这里会被称作“小布达拉宫”。

穿过正门,顺着面前的大道拾级而上,高原上的147级石阶对游客和朝圣者来说,绝非一个轻松的挑战。但登顶之后,回望来时的方向,层叠错落的建筑延伸向山脚,拉姆央措的对岸是起伏的山峦和流动的云朵,哪怕还在喘着粗气,心境却是晏然悠远。

参观完扎仓、吉康这两座最中心的主殿,我们没有原路返回,而是由寺庙北面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门离开,顺着蜿蜒的石板路走了约莫半小时,绕到了后山一处无人的观景台。这里不单能看到香格里拉市区的全景,而且从这个角度观察,松赞林寺似被四周的山峰环抱,少了几分高高在上,却更显得法相庄严,肃然生敬。

松赞丽江林卡(S308、S226)—47公里—长江第一湾(S226、G215)—118公里—松赞塔城山居(G215)—10公里—滇金丝猴国家公园(G215)—91公里—尼西乡汤堆村(G214)—20公里—纳帕海(G214)—13公里—松赞香格里拉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