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期待恢复的还有“校园阅报栏”

由 敖学农 发布于 休闲

    读了7月26日《中国青年报》“中学生”版刊发袁子涵小朋友的建议信——《恢复书报亭》,我感慨良多。

    跟子涵小朋友一样,我也与书报亭结下过不解之缘。多年前,在上班或下班的路上,我都会绕路去书报亭买一份带着油墨清香的报纸或杂志,因为我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小镇,书报亭不多。每逢奥运会或世界杯赛期间,我每天还会同时买多份报纸对照起来看,不同的报纸有不同的个性,栏目名字有个性,新闻报道的角度也各有千秋,然后我把这些富有个性的新闻材料整理成有趣的教学内容分享给我的学生,因此他们都很喜欢我的语文课。后来,小镇上的书报亭突然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心里都是空落落的。

    关于恢复书报亭的意义和价值,子涵小朋友在信中已有详尽的陈述,我不再赘言。除了书报亭,我觉得“校园阅报栏”的消失,也是叫人感到备感遗憾的事。

    时下,很多学校已经见不到“校园阅报栏”了,取而代之的往往是宣传栏,宣传自己学校中考或高考成绩如何骄人,等等。多了一分功利思想,却少了一分人文底蕴。

    我在母校浙江缙云盘溪中学读书的时候,学校阅报栏是同学们课间休闲最好的去处。那是一种愉快的学习方式:听课做题累了,课间去阅报栏看看新闻,读读副刊上的精美散文,再回教室上课,会感觉神清气爽,尔后产生新的期待。那时,班里的同学时常三五成群一起去看热点新闻,然后大家讨论争辩,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那是青春少年应有的模样!

    相比之下,现在的很多学生就少了这份闲情逸致或青春热血,他们上课听课做练习,下课忙着赶作业,关心国家大事只能从那些时政复习资料中获取,那是“压缩饼干”一样的东西,内容被压缩了,故事没有了,口味也变了,更可悲的是阅读目的不一样了!我们过去是一种兴趣爱好,更是一种情怀,现在不少学生硬着头皮去看这些东西,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有读者可能会反问我:读书看报,不是可以去学校图书馆吗?是的,现在很多学校硬件设施越来越好了,也包括校园图书馆的建设,但学生真正能进图书馆阅读的自由支配时间反而越来越少。有些学校虽有一流的图书馆设施,却成了校园里被遗忘的角落。

    与之相比,“校园阅报栏”是一个微型的流动的“图书馆”,它可以设置在餐厅前、校园大道旁、操场边等人流密集之处,让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也有喘息的片刻,享受校园里的“精神氧吧”,因为美丽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精神家园的“光合作用”。

    当然,我们恢复“校园阅报栏”不是流于形式,而要让它成为校园最美的人文风景,成为莘莘学子人生最美的记忆。

    (作者为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义蓬中学教师)

潜海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