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十一”长假期间,一家人不知道哪来的兴致,突然决定从吉林出发,自驾2000多公里去西安旅游。路线选择由吉林经赤峰到张家口,然后再从张家口经大同到太原。过太原不远就是平遥。
一、首次错过
没去平遥之前,早就听说这座古城很出名,所以一直想找个机会去看看,正好这次自驾西安中途路过,也算夙愿得偿。只可惜人在旅途,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早起从张家口出发,上午10点左右到达太原,在去平遥方向遭遇堵车。
太原离平遥其实不远,大概100多公里路程,弹指能到。但太原附近的堵车很是壮观,使得本来够用的时间计划全都耽搁在道上。千辛万苦到达平遥时已是下午,眼看着服务区挤得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只好遗憾错过,继续前行。
二、再次登门
在陕西玩了两天,决定前往北戴河。半夜从临潼出发,路线仍然选择途经太原,争取在平遥停留。这一回,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家人于清晨6点左右来到平遥附近。此时高速路上空空荡荡,完全没有了前两天的拥挤。
离开高速驶进平遥市区,开始并没有如愿看到古城。按照路牌指示停好车后,向当地人一打听才知道去古城还要步行一段距离。迎着朝阳边走边想,多年愿望即将成真,心里竟然有些按捺不住的激动。
不一会来到古城边,远远地看到古老的城墙和高耸的城楼,让人真实地体会到了古城的庄严和华美。在迎薰门附近,一家人停留了好久,先是如痴如醉地欣赏了城门和城墙,然后打卡拍照,这才穿过狭窄的城门走进城内。
三、走进古城
从迎熏门进城,低头能看到地面上已经保护起来的古车辙印迹,据说这些印迹是当年拉银子马车压出来的。遥想当年晋商富甲天下,在清朝时期更是因为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这里曾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
清晨的古城内游人不多,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一点都不拥挤。街道两边的店铺和招牌完全保留明清时代的样式,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让人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想一想,这座城市竟然已存在2700多年了。
四、时空交错
城中的石板路,笔直地向前延伸着。古老的街道上两边有很多斑驳的建筑,高悬的牌匾和精巧的木雕引人瞩目,旧日的辉煌恍如就在眼前。很多商铺门前悬挂的一串串红灯笼,古色古香的,恰似一幅古典油画。
继续前行,来到市楼附近,据说此楼兴建年代不详,唯知在17世纪的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曾重修。抬眼瞥见高高的飞檐上掠过的小鸟,想着脚下这条街当年也曾人头攒动,商贾云集,时间仿佛一下子穿越回古代。
五、店中闲坐
古城街边除了商铺之外,还有很多小吃店,可以让人随时休息。悠闲的人们端坐其中,吃着早点向外张望着。这时我们也觉得有些饿了,于是走进一家店铺,打算吃一些当地特色食品。挑选了半天,也不知道该吃些什么才好,随便点了几样,发现瞅着挺好的食物吃着却一般,也许是不适合北方人的口味吧,有些失望。
坐在店中隔着玻璃看外面边人来人往,街上的人们偶尔也会看向我们。这时的心情又是另一种感觉,就好像在博物馆中隔着玻璃看古董,他们是观众,而我们成了古董。又过了一会,心想着如果大家都换上长袍大褂,估计谁也分不清今昔是何年,那场景肯定十分有趣。
六、古城票号
平遥得名,因它的历史和晋商文化。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中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为大宗的批发运销,为晋商跨地区商业经营,实现了资金融通。
距平遥县衙不远处,便是号称中国第一票号的日升昌,据说它是雷履泰与东家李大全共同创设的,专营汇兑。票号在各地设有分号,19世纪中叶以后日渐强大。鼎盛时期平遥有二十多家票号,成为当时中国的金融中心。
说到票号,人们自然会想到另一个行当——镖局。古城内比较出名的镖局有同兴公镖局、中国镖局和华北第一镖局等,其中开设最早且没有失过一趟镖的是华北第一镖局。几家镖局相隔不远,门脸至今看起来仍是威风凛凛。
七、穿行小巷
平遥街上商铺中,卖陈醋和牛肉的店铺不少。在卖醋的门前停留了一会,闻着那清香味道感觉奇怪,超市卖的醋只有一个酸味,怎么这儿的却如此好闻。等看到卖牛肉的,因为怕咬不动,犹豫半天没敢出手。倒是家里那一大一小兴高采烈地在路边买了些现制锅巴,味道好极了。
溜达到早上8点多,城内游人逐渐多了起来,看来应该准备离开了,在古城停留太久怕耽误剩余的路程。其实平遥城内名胜古迹不少,还有文庙、城隍庙和县衙等,因为时间关系都去不成了。离开时想再体验一下城内小巷,就没走大路,而是沿着城墙行走。
平遥的小巷十分安静,很多地方都保持着历史原貌,甚至有一些破旧房屋空着也没进行维修,给人强烈的怀旧感。可惜越走越冷清,越走人越少,让人心里有些害怕。在城墙边看到一些地方已经露出泥土,据说那土是由黄土加黏米混合而成,即使不用砖垒,历经千年仍能屹立不倒。
八、选择离开
离开古城时,感觉此行停留太过短暂,有些黯然神伤。想起这一路的波折,终于能够来到平遥,就像是刚刚奔赴完一个牵挂已久的约会,惊喜与失落同时存在。
回想起旅行的意义,除去欣赏风景与人文,更多是为了探索生存的意义。古语云:“后人视今,亦犹今人视昔。”于现在而言,古城就是历史;于未来而言,我们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