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让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产业作为大理的优势产业,是加快推进大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作为蜚声中外的旅游目的地的大理,近年来在“文旅融合 创新创优”方面有什么亮眼的表现呢?
近年来,大理州积极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加强对全州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文化遗产领域红色旅游、体验旅游、休闲旅游、研学旅行、营地教育旅行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让更多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据了解,目前全州64个文保单位实现与旅游深度结合发展,作为博物馆17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6个、民宿宾馆4个,发挥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打造了蒋公祠、张家花园、汪记银器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培育了华纺1958、大理床单厂等一批艺术创意基地(街区)。依托璞真扎染、李小白银器工作室、董月畅黑陶、三道茶等非遗制作实践场所建设了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打造“七彩云南·文脉之旅”非遗研学旅游线路;其中,大理市璞真综艺染坊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称号,每年接待参观体验游客近20万人次,销售额达600余万元。
依托大理民风民俗浓郁、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文化、旅游、生态为依托,把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工艺有机融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形成了以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良好格局。
大理市周城村在继承大理白族扎染优秀传统技艺的同时,带动扎染经营户近百户6000余人从事扎染产业相关工作,积极创新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各类扎染产品250余种,年销售收入7000多万元,80%以上产品销往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鹤庆县新华村通过银器锻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全村现有手工艺从业户数681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4.96%,旅游经营单位及个体经营户达725家,旅游从业人员达9600余人,每年吸引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5亿元,成为中国西南地区银铜器工艺品加工和销售的集散地。
此外,还围绕“活化利用、创新驱动”,强化传统文化记忆与时尚潮流的有机融合,激发产品生命力,持续扩大新产品有效供给。持续推进“风花雪月”旅游商品IP开发建设和宣传营销,推出“上关花”鲜花系列、“下关风”扎染系列、“苍山雪”银饰系列、“洱海月”木雕系列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非遗旅游商品旅游商品,打造“大理好礼”旅游商品品牌。推进“依文·大理”深度品牌合作,开展“风花雪月”深山集市、“绣梦中国·风花雪月”依文·大理时装发布会等文化创意活动,将传承了几千年的大理民族传统手工艺,以时尚的方式,走向全国,登上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