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变与不变

由 费玉荣 发布于 休闲

  有一支队伍,60多年一直不忘初心,不断与时俱进,为促进草原文化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安宁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就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

  近日,中国经济网记者跟随“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探求乌兰牧骑长盛不衰的秘密。

  乌兰牧骑,“红色嫩芽”之意。1957年6月17日,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温都尔庙成立。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乌兰牧骑优良的工作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我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乌兰牧骑不再是纯粹的“马车上的文艺轻骑兵”。队员们有了高级的器乐设备,也坐上了汽车,但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的精神没有变。“多年的演出工作下来,一些演员的腰和膝盖有了伤病,但一直都在坚持工作。还有的演员已经35岁了,仍然在一线演出。”兴安盟乌兰牧骑舞蹈队队长解晓莹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作为乌兰牧骑队员,我们肩负着使命和重任,就要把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带给人民群众。

  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过去,我们可以帮百姓剃头、干农活等,现在百姓生活好了,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高了。所以,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当地百姓有需求,不管是舞蹈,还是声乐,我们都会进行现场辅导。有一些老队员已不适合在舞台上演出,为此我们成立了培训部,把他们派到社区、嘎查、学校等当培训老师,发挥更大作用。”谈到乌兰牧骑的变化,兴安盟乌兰牧骑负责人兰金会深有感触。

  启航新时代,乌兰牧骑迸发新活力。自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启动以来,兴安盟乌兰牧骑牢牢把握“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的目标要求,着力把乌兰牧骑建成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示范队”。兰金会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我们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每一个创作、每一场演出、每一次宣传、每一次志愿服务中。演出间隙,还有党史学习问答小环节,邀请现场观众参与,互动效果非常好。

  如今,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也给乌兰牧骑带来了新的舞台和机遇。今年以来,一些乌兰牧骑队员也建立了自己的抖音号、快手号,还录制了艺术作品创作、日常排练及线上教学活动的VLOG视频,全方位展示乌兰牧骑队员台前幕后的点点滴滴。截至目前,已经有个别活跃的乌兰牧骑队员粉丝超过万人,其中最高的已达13万。

  乌兰牧骑这种直接为百姓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文艺活动永远不会过时。据统计,今年兴安盟乌兰牧骑“三进”及文化惠民公益演出已达89场,观众50390人次。另外,兴安盟乌兰牧骑还创排了兴安盟首部大型音乐剧《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我们有一份很体面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能为老百姓做点什么。外界诱惑确实很多,但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学文艺为的就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这也是我们全体演员能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无怨无悔做事情的初心。”兰金会说道。(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 张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