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南湖底下原来长这样!看了千万别惊讶

由 钟离黎明 发布于 休闲

“轻烟漠漠雨疏疏,碧瓦朱甍照水隅。幸有园林依燕第,不妨蓑笠钓鸳湖。”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在诗中这样描述嘉兴南湖。

阳光明媚的冬日,南湖边总少不了三三两两的游客悠闲地散着步。随着南湖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成果逐渐显现,市民们明显发现,南湖的水一天比一天清澈,南湖的风景一天比一天更美。

浙江省嘉兴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南湖的监测表明,南湖水质连续多月实现了III类水的指标。长序列的透明度监测表明,去年12月以来,南湖湖区的透明度基本维持在80cm以上,部分区域可达100cm。

南湖的水

肉眼可见变清了

“现在南湖水真的是太清了,水草都看得清清楚楚。”今天上午,68岁的王建学和老伴在南湖成功堤边走边感慨,南湖美景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作为“老嘉兴”,王建学心里总是牵挂着南湖,虽然住得并不近,但他经常会坐着公交车来南湖边逛逛,看看南湖的变化。

王建学说,在嘉兴生活了快70年,没想到有一天能看清南湖水底水草荡漾,“南湖是嘉兴的地标,南湖水干净了,南湖变美了,欢迎全国人民来看看。”

和王建学一样的嘉兴人不在少数,南湖一直以来是大家心中的“朱砂痣”。

南湖由运河各渠汇流而成,上承长水塘和海盐塘,下泄于平湖塘和长纤塘,四周地势低平,河港纵横。

也正因为四通八达的河流,为地势平坦的南湖带来了大量的泥沙,为南湖的水治理带来不小的难度。

不同于过去的治理方式,南湖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在充分调查南湖水体环境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水利流量调控为先导、湖区生态修复为关键、净水降浊设施为补充的南湖水生态环境修复思路。目标实现南湖水体透明度稳定地保持在80至100cm,沉水植物覆盖面积达到25%,恢复较为稳定的南湖水生态系统。

水的透明度是最直观的水质指标。如今,在南湖岸边,不仅能够感受清水拍岸的风景,更能直观地看到水草袅袅的姿态。

透过水下摄像机的镜头,更是能清楚地看到,水草茂密地矗立着,组成了一片“水下森林”。阳光从水面透下,这个“泡”在南湖里的“水下森林”显得生机勃勃。

待到春暖花开,水生植物将会快速生长,届时,这个“水下森林”会更加水草丰美。

南湖里的鱼

将会迎来一个更好的“家”

“水是怎么变清的?”“南湖里的鱼最近都去哪里了?”“南湖的水会一直这么清澈吗?”南湖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备受市民关注,市民对此也有不少疑惑。记者搜罗了一些市民问题,咨询水生态环境治理专家尚晓博士。

尚晓博士介绍,南湖湖区的水生态环境修复难度比较大,本次工程采用了前期“以水养草”,后期“以草养水”的修复理念,就是说前期通过水力调控和净水降浊等外部干预措施,提高南湖水体透明度,使得水体透光性增强,快速恢复沉水植物,确保水生态系统稳定恢复;后期将慢慢减少外部干预措施,利用沉水植物吸附水中悬浮颗粒,底栖动物游走进食活动加速植物所吸附颗粒的沉降与降解的作用,使得南湖湖区水体处于稳定的清水态,“南湖水体正在从泥沙浊水型稳态向水草清水型稳态过渡。”

前期的外部干预措施使得南湖水质快速变好,过程中,施工方在南湖进水方向设置水工建筑物,对部分入南湖河道进行阻拦,减少高泥沙含量的河水进入南湖,同时,利用超磁分离一体化净化设备将进入南湖的浑浊度较高的河水进行净化,为植物的生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尚晓博士进一步解释,在沉水植物恢复施工中,前期使用生态围隔,将沉水植物恢复区域进行物理隔离,同时辅助生态赶鱼措施,减少种植区鱼类的干扰和风浪的侵袭,采用扦插和抛投的方式进行水下植物种植,在岸边有条件区域实施湖区的微地形改造,恢复沉水植物生境;后期沉水植物存活率保证后,将生态围隔拆除,一定程度地补植沉水植物,使沉水植物生长达到稳定状态。

对于南湖里的鱼,市民朋友也不要担心。为了减少对水草的影响,鱼类被暂时赶出了沉水植物种植区。随着沉水植物恢复,围隔也在逐步打开,鱼类也将回来。现在,就有零星的一些小鱼先一步回了“家”。

随着沉水植物恢复,更多的鱼会慢慢游回来。尚晓博士说:“水底食物链越来越丰富的南湖,将成为鱼类良好的栖息地,将来鱼类种类也肯定会增加,南湖的生物多样性会更加丰富。”

不过,记者也要提醒市民,《嘉兴市南湖保护条例》2017年开始实施,不要看着水变清了鱼回来了就想着下河畅游或者岸边垂钓。让南湖越来越美,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来源:嘉兴在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