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花成“金”美丽蜕变 临夏好风景变身好“钱”景
太子山下,大夏河畔,牡丹飘香。5月的临夏,宛若一幅动态山水画。近年来,临夏市将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发展“花经济”,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眼球经济”渐成气候。
牡丹真国色,花开动河州
细雨霏霏,状元红、佛头青、白雪塔、粉西施、玉壶冰心、蕉头朱砂……200余种紫斑牡丹争相斗妍,在微风细雨中显得娇艳欲滴。
“刚开始是10里牡丹长廊,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是60里牡丹长廊了。”临夏市旅游服务中心主任袁雅娟介绍,临夏市现在种植牡丹1.2万亩,以紫斑牡丹为主。在多个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牡丹种植企业已有10家,合作社则有43家之多,发展势头迅猛。
“临夏市牡丹产业的发展始于观赏价值,后来便有了食用和药用价值,临夏人爱牡丹、种牡丹、赏牡丹、吃牡丹、刻牡丹、绣牡丹之风蔚然成型。”谈起牡丹,袁雅娟表示,牡丹产业通过企业与合作社进行深加工,现在还延伸出牡丹精油、牡丹香水、牡丹面膜等美丽产业发展。“牡丹浑身是宝,不仅开出美丽的景色,更开出美丽的产业。”袁雅娟说。
袁雅娟表示,牡丹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做精种植业,对牡丹承载的文化传承和开发,也是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文化旅游产业进入爆发期的今天,牡丹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要和珍贵的资源,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空间。比如,临夏砖雕上的牡丹雕刻,临夏牡丹文化旅游节会,便是对牡丹文化的一种创造性发展,在其间找到了生态、文化与现实的结合点。
凭借河州牡丹的独特风韵以及临夏文化的魅力,临夏市每年5月份都会举办牡丹文化月。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2016年旅游创收3.1亿元,之后持续快速发展,2019年已超过10亿元。如今,临夏牡丹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之多。临夏市牡丹文化节成为提升文明形象、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纽带和平台。
临夏古称河州,丝绸之路与唐蕃古道在这里交错延伸,有河湟雄镇、西部旱码头之称。在秀美生态的孕育下,这里盛产牡丹,更有“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的牡丹文化自信和美丽产业。
花田念“花经”,朵朵藏商机
烂漫五月,油菜花海泛金波。眼下,正值油菜花盛开时节,金黄色的花海蔓延在乡村田野,宛如一幅巨大的鹅黄色绒毯,美丽而蔚为壮观。临夏市南龙镇妥家村金色草滩盛装迎宾,这片花田沃土上,一朵朵小小的油菜花,已成为当地富民强村的“软黄金”,在“花海经济”的带动下,不知不觉绘就了一幅民富村美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提起金色草滩的发展,就不得不说当地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据了解,金色草滩现在的油菜花海是2019年由村里带头人发起、申请种植,至今已有220亩。不论白天黑夜、烈日当头,还是风里雨里,大家都心甘情愿投入到村里的发展中来。金色草滩旅游合作社负责人祁春龙一提起这些,就感慨万千。
在临夏市,油菜花不仅是农作物,更是旅游经济的“金花”。以田园风情作画布,用油菜花当画笔,临夏挖掘出了一条农旅融合之路,为农民增收、产业兴旺创造了有利条件,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村里自发组织的志愿者、村民也成为了这茫茫花海中最美的风景。
祁春龙介绍,金色草滩以渠道衬砌、旅游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为依托,先后建设了网红桥、彩虹滑道、观景亭、水系景观等设施,以田园风光为主题,打造了草滩田园烧烤烤吧,逐步形成了集赏景、游玩、美食为一体的草滩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已累计接待游客上万人。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画面,与临夏市南龙镇妥家村金色草滩别无二致。
相比前几年,金色草滩旅游合作社精准扶贫户祁有智家的境况有了明显改善。“去年我家里养了近10头羊,今年增加了60多头羊。再加上种植油菜花,一亩地政府还能补贴1000块,收入也翻了两番。”
“房前屋后花草香,出门双脚不沾泥。”谈到乡村景观建设,祁有智乐呵呵地说道:“白天生态美,夜晚亮堂堂。我现在是合作社的治安户长,在家门口还能干活挣钱,感觉比住城里还好。”
以花为“媒”、以花为“景”、以花为“业”。随着“油菜花热”升温,金色草滩围绕“软黄金”做足文章,有效实现了花旅融合,带动了村民致富增收。如今,油菜花已成为当地旅游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来源丨凤凰新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