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东林艺术村田里“变”出求婚福地 半年前还是农家小院
近日,成都市第四批社区美空间正式“官宣”,郫都区德源街道东林村田园美学空间位列其中。田园美学空间顾名思义“长”在田里,不过不是一个而是一组,包括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途远民宿和弥远咖啡,最近又添了新“伙伴”——见稻田园餐厅。自国庆假期开业以来,已有5对情侣在此求婚成功,门口两颗高大的天竺桂成了他们甜蜜爱情的见证者。半年前,这里还是平淡无奇的农家小院,如今华丽蝶变所经历的不只是一次“微更新”,更是由外而内的“脱胎换骨”。
“见稻”的名字很有东林村特色——推开门窗满眼稻浪,由此得名。在川西坝子,农房外即农田本是常态。不过,最近3年“常态”在东林村发生了变化。
2018年是东林艺术村历史上的“分水岭”。过去,村里的风貌和其他川西林盘没什么两样。但随着周家院子、薛家院子、刘家院子、向家院子等整体拆迁,共计28.64亩宅基地的40年使用权入市拍租,打开了东林村的“网红”之门。按照林盘原貌,原址上建起了“东林汇”“东林里”两处新院落,杂交水稻研发中心、杂交水稻展览馆、院士工坊、会议中心等坐落其中。超级IP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就此诞生。
今年春节前后,东林汇、东林里及相邻的向家院子林盘分别植入了途远民宿、弥远咖啡、翕鼎茶楼、翕鼎食府、说唱评书、盆景蜀绣、文创集市、裸眼3D等多元场景,它们连同“散落”的17件(组)艺术装置和800余亩大田景观,共同构成了今天的东林艺术村,为游客提供吃、购、游、住等为一体的多样服务,并乘着第二届天府大地艺术季的东风一炮而红。
东林汇和东林里的成功只是东林村脱胎巨变的“起手式”,今年又先后有200余户村民加入“拆小院并大院”计划,共腾出了近90亩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与东林汇仅隔一条马路的周朝彬一家便是200余户之一。此前,单家独户的他一直处于“落单”状态。
周朝彬夫妇均已过了花甲之年,子女在外工作难得回家一回。看到邻居纷纷乔迁新居,住进了乡村小别墅,夫妻俩对自家那栋20多年的老房子也有“想法”。“有一天,他来村委会找我,提出也想参加‘拆小院并大院’。他家独门独院,整个面积也只有300多平米,处于落单状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林盘院落。”东林村党委书记王德一告诉记者:“经过村两委班子集体商议,我们还是答应了周朝彬的意愿。他家距东林艺术村入口不远,是村子的‘门面’;另外他家距离其他场景非常近,可以抱团发展,规划得当有助于丰富东林艺术村的业态。”
虽然占地面积不成“气候”,但好在口岸好,因此这块土地东林村一开始就打定了“不上市,用来做场景”的主意。“分到新房的周朝彬搬进了兴东园小区。他留下的老房子,我们以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的名义招来了个体合伙人——杨洋。她在餐饮运营方面颇有经验,并提交了完整的设计改造、运营方案,我们决心与之合作。”王德一表示。
今年5月,杨洋团队开始照图施工,老房子二层小楼的主体架构保留,往日斑驳的墙体一点点褪去,网红气息的白色“皮肤”一点点穿上。原本平淡的农家小院变得小清新起来,重铺上了草坪,并“切割”出了多个微场景,摆上了文艺范儿的椅凳和茶具,关起门来就是闹中取静的“小花园”。虽然房子主题架构没动,但内部陈设已经完全变样,每个房间的功能布局和装修风格主题各异,一个个房间就是一个个美空间,另外新加装了阳台,撑起太阳伞,沐浴冬日阳光,惬意写在每一个客人的脸上。
见稻的位置很独特,独自“长”在大田中央,稻蒜轮作为它呈现了四季风光。负责运营的合伙人杨洋告诉记者:“我们主营西餐、烧烤、沙拉、意大利面和小火锅等简餐。虽然地方不大,但很温馨。独门独院且相对安静的环境吸引不少情侣来此打卡,开业以来至少5对情侣在此求婚成功。另外还有些公司团建活动也来这儿办。很多朋友在小院里一坐就是一天,享受在这里轻松的时光。”
微更新前村民的房舍
周朝彬家的老屋以“见稻”的名义焕发光彩,成为东林艺术村又一打卡点,不仅丰富了消费场景,美化了村口的“门面”,还吸引来四面八方的的消费者以及更多投资者的目光。同时,见稻田园餐厅还为东林村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目前餐厅的员工全部是附近的村民。
德源街道农村区域处在城市边界之外,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与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只隔了一条桤木河,由此成为了功能区的配套空间,白领们理想的“后花园”。“进则繁华都市 退则静谧田园”就是德源乡村的写照。随着社区美空间、消费新场景不断“上新”,其吸引力还在不断提升,逐渐成为越来越多成都人心仪的近郊游目的地。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李玥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