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走进县城看发展 |“美丽寻乌”不寻常

由 夏侯依丝 发布于 休闲

曹章保

仲夏时节,万山翠绿,生机勃发,寻乌大地处处奔涌着振兴发展新活力。乘政策东风,寻乌迈出铿锵步伐,驶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条条街道宽阔通畅,座座公园绿意盎然……近年来,寻乌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科学规划“一轴、两片、多组团”的空间布局,致力打造“山水客家韵、灵秀寻乌城”精致宜居县城发展,让城乡“四季花香、处处见景”。

寻乌县城全景图。摄影丨通讯员邹忠辉

华丽嬗变,喜结硕果。“美丽寻乌”不寻常,该县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乡村建设评价工作试点县、江西省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2021年,该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14.83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亿余元,增长8%,增幅居全省前列。

城中村换新颜

6月的赣南阴雨连绵。雨中的寻乌县客家小镇,白墙黛瓦与青山相互辉映,别有一番韵味。

“棚改前,缺少规划,房屋高矮不一,楼栋外立面残旧,道路排水不畅;棚改后,规划建设融入赣南客家建筑风貌,高标准规划路网、建设社区,通过做实山、水、林、湖、城、人六篇文章,一改往日破败景象,如今这里风景美如画。”寻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春发感慨道。

正如陈春发所言,眼前的客家小镇,在功能与品质方面均实现了质的飞跃,市民公园、中小学校、音乐喷泉、博物馆、步行街、城市综合体等一应俱全,四通八达的路网宛如一条条舞动的彩带,将各个景点串联起来。

距离客家小镇8公里外的幸福小镇,也是寻乌建设发展的缩影。回想10年前,幸福小镇所在地基础设施薄弱,村民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十分迫切。

转变发生在2019年,中宣部协调推动深圳市与寻乌县建立对口支援合作关系,打造幸福小镇。如今漫步小镇,只见一栋栋赣南民居整齐排列,庭院内绿植翠绿;柏油路面平坦整洁,盏盏路灯鳞次栉比;蔬菜大棚内,各类果蔬挂满藤蔓,一派生机勃勃。

近年来,寻乌县以数字农业为核心,辐射带动幸福小镇客服、电商、文创、旅游等产业发展,吸纳周边1000余名村民就业创业,人均增收1万余元;配套建设幼儿园、商超、餐厅、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建立“5分钟生活圈”,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升。

厚植绿色底蕴

雨后的寻乌黄岗山公园,绿树葱茏,空气格外清新,三两游人结伴,从山下漫步至山上的公园;站在黄岗山公园桂岭天香广场极目远眺,山城美景尽收眼底。

“如今这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是我们以前不敢想象的。以前散步只能沿着河两边走走,场地十分有限。现在,公园多了,市民日常休闲有了更多好去处。”6月24日,漫步公园的王清秀女士说。

显山、露水、透绿,寻乌县厚植城市绿色底蕴。该县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通过规划扩绿、见缝插绿、腾地造绿、更新补绿等途径,千方百计腾出用地为民建绿,先后建设初心公园、市政公园、果欣游园,使城区公园绿地布局更加合理。

山环水绕,城在山中。寻乌县坚持因地制宜,避免挖湖、堆山等手法营造景观,同时严格控制大广场、大色块、大草坪的建设;保护城区内部及周边山林植被资源,顺应城中的自然山体肌理,拥山亲水建设公园绿地。

一座座公园生机盎然如同城市的“绿肺”,见证了寻乌生态文明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目前,该县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182.44公顷,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5.31%。

创新引领发展

深入寻乌,发现这里处处不寻常,“客家韵、红土风、东江源、橘乡情”四张名片闪闪发亮。

这里红色成色足。寻乌调查、罗塘谈判、罗福嶂会议……寻乌县现有21处重要革命遗址,分布遍及县城、乡镇和村落,红色资源非常丰富且品质较高。

这里产业顶呱呱。寻乌果业发达,亚洲规模最大的蛋品生产基地也落户于此,富民产业讲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故事;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后发势头不可小觑。

果业产业成为寻乌的致富树、振兴果;现代服务业多点开花,青龙岩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花开了生态景区入选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工业闯出了一条山区小县的创新发展之路,通用设备制造和稀土综合利用主导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有到特的跨越,恒源科技等32家企业获批高新技术企业……寻乌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二三产齐头并进、活力迸发。

创新对接,深度融湾。寻乌以深寻支援合作为切入点,在基础设施、产业合作、体制机制、营商环境领域与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全方位对接融入。寻乌受邀参展深圳华强北客家美食节,成为第十七届深圳市文博会唯一单设展厅的县级单位,“赣州·寻乌调查唯实求真号”赣深高铁冠名列车顺利发车,“寻速办、乌差别”营商环境品牌成为亮丽名片。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相信时间的如椽巨笔,将为寻乌擘画出更加不寻常的“发展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