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部“剧”里的倪大红一眼,仿佛真的穿越了千年
向来妙语连珠的撒贝宁因何难忍眼泪?
演活“苏大强”的倪大红,
扮演的老者“伏生”是何许人也?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除了治水还有何功业?
答案尽在
《典籍里的中国》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尚书》在农历辛丑牛年大年初一晚8点一经播出就刷了屏,粉丝们各种膜拜。
那句“华夏为何一体?自古就是一体”,立刻让我泪流满面
这个节目太好了!倪大红老师演技太感动人了!
真喜欢这样的节目,看了之后很惭愧,赶紧拿起书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震撼!
不只网友看得如痴如醉,
戏中人撒贝宁也泪洒当场↓
能让人舍命而护的《书》是什么书?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最早书名为《书》,上起尧、舜、禹传说时期,下讫秦穆公时代,是考察夏、商、周三代历史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
它构建了古老文明的知识体系,
也因此成为最早被译介到西方的典籍之一。
尽管这是一部被形容为“佶屈聱牙”的作品,
但古今中外都无法忽视其珍贵的价值。
热衷翻译《尚书》的英国汉学家彭马田曾说:
“除非你读《尚书》,
否则我不认为你能理解今天的中国。”
节目的第一幕发生在1900年,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被王道士发现,内藏典籍万卷。这些典籍穿越千年,重回世人面前。清朝末年,部分经卷被运到京师,《尚书》文献当时最早的传世文本也在其中。
在昨晚播出的《尚书》中,“护书人”伏生成为讲述书中故事、解读书中思想要义的串联人物。
撒贝宁则以“当代读书人”的身份与伏生对谈,陪伴他“穿越”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看今人如何读《尚书》、学《尚书》、传《尚书》。
伏生何人?
生在周的末年,后因秦末楚汉战争,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伏生流离失所,
他的妻与子都为保护《尚书》牺牲了生命。
外出逃命时,伏生将《尚书》藏在家中墙壁。
二十多年后再回家园,不料书简多已朽毁。
回忆至此,
伏生自责不已,
伏案痛哭。
“说来不是我舍命护《书》,
是我妻、我子、我全家舍命护《书》!”
后人评价:
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
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
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伏生”,
华夏文明才能弦歌不辍。
时隔二十多年,撒贝宁再次出演戏剧。
“在舞台上和倪大红老师对上戏的那一刻,
仿佛真的是穿越千年。
伏生对于《尚书》的崇敬之情,
让我的眼泪一下子就夺眶而出了。”
这一幕
伏生询问当代读书人,
“不知《书》在后世,流传如何?”
“先生,我带您去看看。”
下一幕
后辈学生天真询问:
“爷爷,您会背《禹贡》吗?”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
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九州,华夏的九州。”
你可好奇,这九州如何分定?
《尚书·禹贡》中这样写道: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大禹历经磨难,平定洪水,
遍走华夏,初分九州。
大禹定九州
伏生数九州
“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列祖先贤,请受姒禹一拜!
列祖先贤,请受伏生一拜!
列祖先贤,请受晚辈一拜!
▼关注央视网©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