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眼睛定格在星宿海西面的约古宗列曲上时,一条线路在我的脑子里由模糊到清晰。马上和车友说了线路和具体情况,并商量:如果成功抵达黄河源,我们会在可能的情况下一鼓作气挺进长江源头,就是到不了姜古迪如冰川,我们也要亲手触摸一下格拉丹冬山脚下的任何一条冰川,这样我们也算成功到了长江源,一群野惯了的车友异口同声:“顶”。
前期准备工作是繁复的,车辆检查,物资准备、食品、帐篷、陷车援救工具,等等……最后,四台强劲的LC系列越野车和十三人的队伍组织了起来,万事具备,只待择日出发。
秘境:冬给措纳湖
D1:兰州-西宁-冬给措纳湖-玛多
终于到了出发的时刻,计划的第一天行程很长,所以凌晨5点30分我们便出发了,沿高速公路很快就到了西宁,随便在路边吃了点早餐又继续西行了,到著名的日月山时大雾,1020左右在倒淌河象征汉藏友谊和文化交流的文成公主雕像下留了一张合影,阳光正是灿烂的。
继续前进,熟悉而枯燥的路无穷无尽,在冬日的暖阳下作为头车副驾和领队的我竟呼呼大睡起来;隐隐约约听见三号车的驾驶者W80在电台里呼叫,说是身体不适叫我换他驾驶,可作为头车主驾的GY16不忍叫醒我,W80努力抵抗着高原反应继续在没有副驾的情况下艰难的前进着,于是便有了在第一天W80严重高原反应的事发生了。
一直睡到星星海我才醒来,拍了行程中的第二张照片,很快我们就到了冬给错那湖路口,路口非常小,很不容易被发现。好在GY16在夏季探过路,没费什么周折就离开G214进入通往冬给错那湖的恶劣沙石路,走了近三十公里,我们便看见了这隐没在人们视野外的秘境——冬给错那!冬给错纳湖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是一个地处海拔4300多米的大型淡水湖,湖畔有大片沼泽湿地,静谧中蕴含着无限生机,由于这里很少有人到来,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莫测而美丽。在我们进入小路时还漂着雪花,可此时,来时的乌云被撕裂,阳光热烈地洒在湖面上,周围简单而明确,轻风、阳光、乌云的强烈对比……
继续前进道路隐没在山边的湖水中下车认真看了湖水的深度和水下的基本情况, GY16确定地告诉我们上次他到来时水没有这样深,水下面基本是由砾石,可以过去,于是我们决定冲过去,既然来了就多看点东西。
可到了水那面的一小块空地一看,这样的水路却是无穷无尽的,冒险可以,但是我们决不能有违自然规律的事,于是我们决定涉水返回。然后埋锅造饭,在这绝美而寒冷的风景中,吃起了热乎乎的羊肉汤面。
不料天气逐渐恶劣起来,我们决定离开,只是没有副驾的W80的高反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了,只好由我替他。雪大了,我们在雪夜中向玛多前进,在到黄河沿吃晚饭时,W80开始实用吸氧设备,而这本来决定在最最困难时才使用的。是夜赶到玛多并住下。
好戏第一场:沦陷牛头碑
D2:玛多-鄂陵湖-牛头碑-新桥-鄂陵湖
第二天的计划是玛多县城到麻多乡之间经过鄂陵湖、扎陵湖和星宿海,对于我们来说鄂陵湖到麻多乡的路全是未知,如果这条路不能通过,我们必须按照第二计划绕很大一圈才能够达到麻多乡,然后才有可能进入秘约古宗列曲的源头——黄河源。
出发时已经是比较晚了,由于第一天的路程太长,海拔从1500米拉一下到了4300米,有几人也不同程度出现了高原反应,所以出发时已是近11点了。轻车熟路,我们向着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鄂陵湖前进,两年后来此,竟开始收门票了,每人80元,好在可以讨价还价,十三人八百元搞定.继而很快进入鄂陵湖畔,通过迎亲滩,再过措娃尕杂什则多卡寺直奔牛头碑山上而去。
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刚刚上山的第一个拐弯处便遭遇了此行中最大规模的一次陷车。事情的发生还真有点戏剧性,走到这段泥路前时,GY16有点犹豫,而路旁的草地是可以绕过去的,而我也没把这点烂泥路当回事儿。GY16挂上四驱往前冲了过去,才走了几米,4500CC排量的LC80就慢慢感到失了力量,再挂上低四一努力,LC80庞大的身躯彻底沦陷在烂泥里了,自救肯定是没有希望了。幸好四号车“机械师”先生的车上有绞盘,从旁边绕到我们的车对面,开始用绞盘拉,这种配合不需要多说,随着钢丝绳渐渐的拉紧,我驾驶着深陷在烂泥里的又开始向前冲,又前进了几米,绞盘的力量和一号车的力量加在一起也挣脱不了这越来越深的泥潭,四号车也差一点陷车,可路太窄了,一侧又是山,没有地方再容纳另外一台车前来援救;必须用“猴爬杆”和脱困板了。这猴爬杆和脱困板的具体用处也就不再多说了,是越野车玩家在多次惨烈的陷车中总结经验并自行设计制造的一种脱困利器。人多力量大,轮番上阵,挖泥、上猴爬杆抬起被陷车辆,轮胎下放石头,挂脱困板,一次不行,继续来,车一次前进一点,努力了四个多小时,才终于成功,当我将一号车开出泥潭时,难免的一阵欢呼。
上牛头碑的山看起来不大,车开起来却越来越困难,当终于站在山顶,眼睛为之一震!观赏着鄂陵湖的壮丽风光,想当年文成公主与事先驻扎在柏海(今扎陵、鄂陵两湖)迎候她的松赞干布,并在此举行盛大婚礼的盛况,他们在湖畔歇息逗留的情景像电影一样在眼前幻动着。我国人民比较明确地认识黄河及其源头还是在唐代以后。因为从唐代起,中原人民同边疆少数民族间联系大大加强,特别是同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而黄河源头地区就是古代通往西藏高原的交通大道。
天气非常好,我们徘徊在天和地的边缘,远古与现实之间,虽然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但在牛头碑山上可以看到的广阔和壮丽却是不可言说的。
由于事先的错误信息,或者我们对信息理解有误,四台车下山后直接从两湖之间穿了进去,走了二十多公里,我们在新桥处(鄂陵湖和扎陵湖之间的黄河上刚刚修好的一座桥梁),我们被当地藏族人告之这条路只能通往扎陵湖,不可能通向麻多乡,于是原路返回鄂陵湖。时间已经不早了,这个夜晚,我们只好露营鄂陵湖旁,不过有明月相伴,只是,月亮虽亮,总不免冰凉,何况在这样寒冷的季节。
一鼓作气抵达黄河源
D3:鄂陵湖-扎陵湖-星宿海-麻多-黄河源
第一小学-黄河源-黄河源第一小学。这天的一切对我们全是未知,按照计划,走入扎陵湖备选的另一条小路前进。先是向玛多城方向走了十多公里的回头路才进入通往扎陵湖的小路,而且比我们想的要好。在冬日明媚的阳光下,我们翻过了几座小山,湛蓝的扎陵湖映入我们的眼帘,这是我第一次在这样的距离上真正的接触扎陵湖。由于国家对黄河源区进行大规模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程,这里已经没有牧民,有的是日益增多的各种各样的的野生动物:藏原羚、藏野驴、狐狸,各种水鸟还有鹰等不时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黄河源区。
在这地方行走感觉自然非常好。在两处被洪水冲跨的桥旁我们还是不时需要涉水过河,不过这对我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在进入一个巨大的盆地后,路旁有一座不大的寺和几个白塔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开车过去,发现竟有格萨尔王的雕塑,与四川阿须草原上的格萨尔王雕塑有几分相似,几个老年藏族妇人在晒太阳,问他们这是什么地方,回答的很简单:“格萨尔”,这回答叫我很是意外。我到处乱转,发现一石碑,上书“格萨尔王登基台”。这的确是个惊喜的新发现,黄河源区竟然和三位在藏民族历史上影响举足轻重的人物:格萨尔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有着这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过这个登基台就进入了星宿海盆地。星宿海这个地名,历史上曾被用来表示整个黄河源头地区,真的让我们没有相想到,在中华母亲河——黄河的源头居然是一片叫“海”的地方,而这里的“海”显然是一个盆形的湿地区域——东西长约30公里左右,南北距离较短,仅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之间。说是“海”并非到处有水,而是在盆地中相对更低洼的地方聚集有水,拥有众多的大大小小水坑和水塘,多到用满天星斗来比拟也不过分。但按照传闻这里已经没了繁星般的湖泊,可情况却比我们想像的情况好,虽然没有了这么多的湖泊,但星宿海的湖泊数量还是不少,大大小小,错落有致,湖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苍凉博大而美丽。能够达到这里,我们到黄河源的可能又进了一大步。当我们继续前进走过一座桥,见桥头有一石碑上书:“万里黄河第一桥”,哈哈,原来真正的黄河第一桥在这里啊!这样看来国道214上的黄河第一桥现在看来是黄河第三桥了。
按照GPS上的点来看,过了黄河第一桥,我们距离麻多乡已经很近了。果然没有走多长时间我们就到了这个隐藏在高原深处的小镇(注:麻多和玛多藏语同音,意为黄河源,为了区别这两个地方,汉字区别为麻多和玛多),小镇上人不多却有个很大的广场。当我们4车经过时,热情友好的康巴汉子围在我们的车旁,露出灿烂的笑。当起去黄河源的路时,他们热情指路。配合事前记录的黄河源头坐标点,我们很快就找到了进入黄河源的路口,在路口上我们看见一块告示牌:《巴颜喀拉约古宗列公约》。公约上的文字确实代表我们的心情。
我们又涉水过了一条河流,翻过一个不大的山口后进入了巨大的约古宗列盆地。没想到的是,在这已经非常接近黄河源头的地方,我们的车队几乎全军覆灭,差一点无缘黄河源。
进入约古宗列盆地后,路非常明确,电台里不时传来兴奋的说笑。可好戏不长,在通过一段乱七八糟的河床后,路像是消失了般很难分辨,没了路基,车队只好在一片沼泽地里择路前进,不到1公里的样子,我的头车便陷了,即刻在电台里呼叫三号车上来拉我们我们应该很快能脱离困境。但因地势开阔,各车东一辆西一辆的,各自为阵想找到出沼泽的路。刚前进几百米,二号车又陷了,考虑到二号车手泥地驾驶经验不丰富,我便去驾驶二号车。二号车是队伍中唯一的LC95系越野车,车轻、但动力却比较强劲,我驾驶着这台车权当头车在前面探路,当我在这沼泽地上几乎是漂着开上一块比较坚硬的草地后即刻抓起电台手咪就喊:“别跟着我走,会陷!”,可是已经晚了,三号车W80已经陷在了我的车辙上,场面开始混乱了。我没法回头去援救三号车,一号车数个回合才把三号车拉了出来,我这里继续前进。没走多远又深深的把二号车陷在了一个沼泽里,四号车迂回到我前面用绞盘拉,没有反应,二号车也前来助战,两台车一起劲才把深陷的二号车拉出困境,我们发现了处境的危险和问题的严重性,停止前进,准备向回撤离,不远处的的黄河源头似乎离我们远去。
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我们准备撤离时两台摩托在沼泽地中慢慢向我们驶来赶紧上前打问两个热情的藏族小伙子说:我们进入了冬季最寒冷的季节才可以走的路,而正确的路就在我们左手一公里左右的地方,并帮助我们在前面探路。我驾驶着二号车很快就上到了真正的路上;回头望去,另外三台车还在通往正路的沼泽地里慢慢前进,不时有车陷下,又被救起,在这两个藏族小伙子的帮助下,各车终于全部离开沼泽地停在了真正的路上,告别了这两个热情的藏族小伙子后,我们又继续前进了,曲指一算,我们在沼泽地里前后折腾了近五公里,陷车不计其数,历时近俩小时。
走了不长时间,又翻过一个小小的山口,黄河源第一小学猛然闯进我们的视野,有人欢呼了。到达黄河源第一小学就意味着我们距离黄河源已经非常近了。
黄河源第一小学是个不大的学校, 在海拔4600米的曲麻莱县麻多乡,三个老师教授仅有的30多名学生。校长伊西次成和几位老师热情地招呼我们并表示愿意带我们去黄河源头看着时间已经不早了我们在伊西次成的带领下在基本没有路的荒野上跋山涉水经过近四十分钟非常艰难的道路,我们终于抵达黄河源——约古宗列曲的源头。
一切就这样展现在我的眼前,太阳慢慢西下,月亮好像是猛然挂在了东方天空上;月光,轻柔的抚摸着约古宗列曲源头那股泉眼缓慢涌出的细微清泉,没有一点声息,仿佛是依然不存在的幻觉,徘徊到这里,寒冷而清新的空气,幽蓝的天空,所有的感觉都不存在,一切就象在梦里,母亲河的正源就这样融入我的心,做为一个民族的象征,涛涛黄河从这里哺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当我们决定离开时,二号车却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了,在排除了各种各样的故障可能后,我们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天气太冷了,最后决定弃车返回黄河源第一小学,第二天再来解决故障;校长伊西次成在学校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大教室还有炉子,吃了我们自己动手做的香喷喷的晚饭后,大家还是激动得没有睡意。又有一个朋友发生高反了,明天等着我们的是什么?
黄河探源自驾游路线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