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之死,贾元春封妃,是许多人心中的难解之谜。而在两人之间,更难解的是秦可卿刚刚病死,贾府就接到了贾元春加封贤德妃的消息。大悲之后随即是大喜,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曹雪芹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一、秦可卿之死的两种不同说法
一是因病而死。《红楼梦》书中对秦可卿患病有过详细的描述。
《红楼梦》第十回,贾璜之妻到宁国府,从尤氏的话中得知秦氏有病。
“他这些日子不知怎么着,经期有两个多月没来。叫大夫瞧了,又说并不是喜。那两日,到了下半天就懒待动,话也懒待说,眼神也发眩……。”
这说明秦可卿之病从学童闹学堂前就已有了端倪。随后秦可卿就开始卧床不起了。宁国府开始请两三个太医轮流为秦可卿诊治,后来请了张友士,给出了结论:秦可卿得病不是有了喜,而是因为心思敏感,心虑太重所致。
《红楼梦》第十一回,宁国府里的贾敬过生日,王夫人和邢夫人问起秦可卿的病情时,尤氏道:
“他这个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待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经期又有两个月没来。”
冬至后,贾母不放心秦可卿的病情,又专门派王熙凤到宁国府里看望秦可卿。探望过后,秦可卿到了尤氏上房坐下,两人说起秦可卿的病情。
尤氏道:“你冷眼瞧媳妇是怎么样?”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实在没法儿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用的东西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
这说明秦可卿已经临死不远了。如果秦可卿真是因病而死,那么与后来的贾元春封妃之事,应该算是巧合。
二是因阴谋而死。《红楼梦》书中对此也留有不少信息。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到秦可卿房间里午睡,看到了她卧室里墙上贴着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秦太虚的对联;案上摆的是武则天的宝镜、赵飞燕的立盘、安禄山掷过的木瓜,摆设的是寿昌公主卧的榻、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这些皇家所用饰物表明秦可卿的身份不应该是养生堂抱养的孤女,而是有皇家血缘的宫里人。
《红楼梦》第十回,贾珍请了张友士来给秦可卿诊病。张友士是一个神秘之人,本是冯紫英幼时的老师,精通医术。但是从他名字的谐音来看,“友士”暗示“有事”。他给秦可卿诊病,不遮不挡,有违看病规矩。秦可卿原来请太医诊治,每天要换四五遍衣服;荣国府里的晴雯感冒,请太医来都是进行遮挡的,所以从这个反常之举来看,好像真有阴谋在其中。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后,贾珍超规格操办丧事,大太监戴权大张。出殡之时,四王八公纷纷前来捧场,尤其是北静王亲自到场,更让人对秦可卿的真实身份起疑。
红学研究者刘心武根据这些蛛丝马迹和考证出当时的历史事件,提出秦可卿是因为避祸才到贾府,最终事情败露,只能一死了之。
二、贾元春封妃的两种不同说法
一是贾元春封妃是因为参与宫中势力之争。贾元春封妃事发突然,贾府事先根本不知情。《红楼梦》第十六回,贾政过生日,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热闹非常之际,六宫都太监夏守忠前来降旨。贾府上下不知何故,贾政跟着入宫之后,贾母、王夫人等人皆担忧不已。直到传来贾元春封妃的好消息后,众人才又得意起来。
关于贾元春突然封妃,最让人联想的是她受到了太子的器重,所封贤德妃也是太子操纵的。贾政到宫里谢完恩之后,让赖大回家报信,贾母详问情况时,赖大是这样回禀的:
“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老爷出来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
东宫在皇宫内历来是太子所居之所,所以贾元春被封妃,应该是太子的功劳。
从《红楼梦》透露的信息的看,贾府所处的时代,是皇帝和太子共同理政的。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被贾母留下来做客。贾母不仅带她参观了大观园,还摆酒宴款待她。《红楼梦》第四十四回,酒席过后,贾母带众人玩起了说酒令的游戏。在此期间,史湘云说过这样一句酒令:“双悬日月照乾坤”。这实质是一种古诗,源自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中。原是描写唐玄宗李隆基和太子李亨(唐肃宗)的共同理政之事。这里应该是暗指当时朝代皇帝与太子共同理政的局面。贾元春依附了太子一党,所以入宫十多年后,突然被封妃。
二是贾元春因才能被封妃。贾元春入宫后先是做了女史,后被封为贤德妃。从她入宫的经历,以及受赏的头衔,能够推测她之所以封妃,是因为极有才能和品性。另外,从贾家四个女孩名字连贯的谐音推测,她们暗指了“琴棋书画”四个方面的才能。贾元春的贴身丫环名叫抱琴,应暗指贾元春善于抚琴。宫中寂莫难耐,贾元春说是见不得人的地方,幽居深宫,长期抚琴之举,终遇到了皇上的关注和恩宠。
从秦可卿死亡和贾元春受宠的可能性来看,两人之间没有任何交集的可能。那么曹雪芹为何这样设计呢?
三、曹雪芹这样安排究竟有何居心?
曹雪芹批阅十载,删改五次,哭成《红楼梦》一书,其重要人物和重要情节的设计安排自然有其深刻的道理在其中。他之所以安排秦可卿死后,贾元春封妃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是使情节架构的更加生动,意义更加深远。
首先,《红楼梦》在写作手法上采用了编织的方法进行,许多事情往往是一笔两用、一击双响。这种方法其实符合真实的现实生活,我们都知道在日常的琐屑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单线条发展的,现代如此,古代亦如此;秦可卿之死,贾元春省亲皆是如此。
其次,曹雪芹在写《红楼梦》过程中,采用了朴素的辩证方法,重要章节、重要人物之间往往是对比着来写的,大喜之后有大悲,大悲之中有大喜,有秦可卿之死,也就有贾元春之喜。在悲喜交加之际,让人感怀,让人思考。
最后,运用秦可卿之死,为贾元春封妃巧设伏笔。秦可卿临死之际,托梦给王熙凤时,透露了贾府不日又有一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喜事,这其实指的就是贾元春封妃。有了秦可卿托梦的铺垫,再写贾元春封妃,文气淋漓,水到渠成。
二是使秦可卿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红楼梦》里的人物都是鲜活的,生动的,甚至是唯一的,千人千面,百人百言。秦可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没有人能真正说得清。在贾母眼里,她是重孙媳妇第一得意之人;在尤氏眼里,她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媳妇;在王熙凤眼里,她是可以说知心话的好闺蜜。即使在曹雪芹眼里,她也不是一个绝对的人,而是善恶一身的人。秦可卿的判词是这样的,“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而从脂砚斋留下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之语中,可以推测宁国府里老仆焦大,他醉骂中爬灰丑闻的主角应是秦可卿。但就这样一个人,她临死前却托梦给王熙凤,却交代了两件事。原文如下:
“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於此……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红楼梦》庚辰本在秦可卿之死的回目留有批注:
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是安富尊荣坐享人不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按此批注,曹雪芹之所以把秦可卿之死删去,主要是秦可卿真心为贾府筹划,言行让人感服,这又表明秦可卿不是一个恶人。善恶于一身,美丑于一体,使秦可卿的形象更加立体,让人印象深刻。
三是暗示出贾元春的命运,贾府的命运。
《红楼梦》是写末世时期大家庭的生活。贾府历经了百年,已经不可避免地走上没落。贾元春突然被封妃,使贾府看到了振兴的希望,但最终是昙花一现,无力回天。贾元春从受宠到失宠。过程十分的短暂,而这一切,其实都是秦可卿所说的“登高必跌重”“只不过是瞬息的繁华”。所以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时,其实暗示了贾元春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贾元春死后,贾府也就失去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最终树倒猢狲散,繁华落尽后,所有一切都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