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天路包租公”张成的快意生活
新华社石家庄9月10日电(记者秦婧)10时,河北省张北县黄花坪茴菜梁村66岁的老汉张成放下碗筷,一抹嘴边的“油花花”,以准备去马场“上班”。“我的马品相好,游客争着骑。怎么说来着,哦对,上镜嘛!”
张成的身后是一座简式北欧风情的民宿院落,这个小院既是他得意的新居,也是天路游客住宿休闲的“驿站”。来这儿入住的人看到张成都会亲切地喊一声“房东大爷好”。
“装修新房我没花一分钱,房子租给他们任凭‘折腾’,我只管收租,加上在马场的收入,一年赚个5万多元问题不大。”张成说。
张成口中的“他们”,指的是王国旺和他的一班人马。4年前,这个“外地人”带着他的一套新模式,借力当地政府鼓励发展旅游扶贫的东风,通过租用和翻修当地村屋,打造“村民做房东,开放农家院”的“乐筑庭院”,将茴菜梁村送上了“蜕变”之旅。
先前的茴菜梁村,土瓦泥墙,破败不堪,偶尔刮上一阵旋风,漫天沙石。那时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打理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但是,种出来的“山药蛋”仅够自己的口粮,再养些牲畜,年收入最多也就一两万元。
被誉为“中国66号公路”的草原天路风景名胜区,是张北县政府依托坝上原生态自然景观,累计投资5亿元打造出的旅游名片,而茴菜梁村就紧挨着这条黄金路段,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
“人越穷越没啥想法,饿不着就行了。”张成坦言,那时村里也想过借势做大旅游文章,只是缺一个契机,没人够胆打响“第一枪”。
于是,当王国旺的团队开始接触张成时,老汉二话没说,摇身一变从庄稼汉做了“包租公”。短短数月,家里的几间土坯房变成了新民宿,小院里甚至装上了微型景观瀑布。“日日看腻了的风景竟然是能让自己发家致富的‘钱景’。”看着开业爆满的入住率,张成坐在新家的炕头一拍脑门,彻底醒了。
如今,茴菜梁村村民发展旅游产业的意识提高了,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茴菜梁村作为天路风景中的一部分显得不再突兀,青瓦红墙、花圃流水,小院的存在让天路沿线更添意境。
“之前和地打交道,现在跟人打交道,见世面了,普通话也能扯两句。”在民宿做保洁的村民王玉芳感慨颇多,“城里游客对卫生要求高,打扫房间规矩也多。我做了两年多顺手了,儿子说家里也弄得跟酒店似的。”
近年来,张北县像茴菜梁村一样,依托旅游资源转变发展模式的村庄越来越多。目前,天路周边已建成农家院300余家,人均年增收1万元至2万元。另外还雇用沿线劳动力相对弱、经济不宽裕的贫困农民300多人,从事天路沿线的卫生清理、交通保障,每人每月可得薪金3000元。
草原天路、中都草原、元中都遗址、后大营滩……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张北县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这个坝上小城正努力推动“旅游翻身仗”与脱贫攻坚战的深度融合,大力提升旅游发展水平,扩大旅游影响力。
在张成家的小院里,停放着一辆越野车。他说:“这是给闺女添置的,这样她来看我也方便。”
“您怎么不给自己买一辆?”
“开车哪有骑马快活!”
院子里回响着老汉张成的笑声,底气十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