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被枪毙后,金庸笔下所有的男主角统统都没了父亲

一本小说里各种各样的人物,无论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往往是作者将自身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分割后诞生的。从通俗小说来看,作者一般将自己所向往的品格赋予主角,将自身卑鄙的想法和从世界观察到的恶的一面,赋予给反派。当然,一部出色的小说,角色的性格绝对不会如此单纯,但大体如此,所附加的复杂性格也是基于这一办法。而比较明显且值得注意的,就是金庸的父亲被枪毙后,他笔下的所有男主角,都没了父亲。

父亲被枪毙后,金庸笔下所有的男主角统统都没了父亲

1951年,还在香港工作的金庸,听闻了父亲被枪毙的事,宛如晴天霹雳,不由得悲痛万分。他的父亲查树勋是地主,却没有《活着》里富贵的“好运”,没有人替他去死。在那个推翻所有地主的时期,千万人不分好坏,只看阶级——地主就是原罪。尽管查树勋开办义庄,周济宗亲,将上好的水田充当“义田”,接济族人,兴办龙头阁小学,让孩子们免费入学,替杨良丰置办棺木,为其下葬,资助杨德举求学,可还是没逃一死。

他做了很多好事,却被莫名的罗织了四项罪名——抗粮、窝藏土匪、图谋杀害干部、造谣破坏。其实他哪一件也没干,只是因为他是地主,有人说他干了,那他就百口莫辩。他被枪毙的地方在龙头阁小学,就是他亲手创办的机构。一个本应是教书育人的学校,成了一个无辜者惨死的场所,而这个无辜者,还是学校的创办人。

查树勋横尸操场后,他的妻子顾秀英才得知此事,她把尸体拉回家,连夜下葬,害怕得连坟头都没有起。之后的几十年,顾秀英四处奔走,申诉喊冤。直到1981年,邓公说:“愿意见见查先生。”查树勋的冤情才得平反。而心愿了结的顾秀英,在四年后溘然长逝。

父亲被枪毙后,金庸笔下所有的男主角统统都没了父亲

金庸的书可以用他自己所写的对联来总结: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然而,巧合的是,这14部作品中,每个男主角都没有父亲,或者说都在寻找父亲。杨过、乔峰、段誉、虚竹、石破天、张无忌,所有人都在找爸爸。也许,如今的最大的网络小说网站起点中文网,被人戏称为起点孤儿院——九成以上主角的主角都父母亡故或者不知所踪——源头就在金庸。

从这一“巧合”中,我们明显的可以发现,金庸笔下的主角在寻找父亲,其实更是金庸自己在寻找他的父亲。只是他的父亲已经离世,他只能追思,然而作为一名小说家,他追思的方式就是通过笔下的角色。

父亲被枪毙后,金庸笔下所有的男主角统统都没了父亲

这些主角们所走过的每一步路,所去过的每一个地点,都一一呈现在金庸的脑海中,绘声绘色。每一个脚印都是他思想留下的脚印,脚印所指的方向,都是他记忆中父亲的去处,在没有尽头的终点,查树勋站在那里,碧海蓝天下,向他轻轻挥手。

书里主角的身世,就是金庸自身的映射,有的故事,主角的父亲自始至终没有出现,有的故事里,还是发现了关于父亲的只言片语或者线索。也许,这也是金庸不同心态的体现,他心里当然明白,父亲已经离世,再也不可能重见得到。只是有时候依然不切实际的渴望着能够在见到父亲一面,有时候却能清醒的明白自己对父亲只剩下追思了。于是,书中的主角对于父亲的追寻,便各有不同的结局。

父亲被枪毙后,金庸笔下所有的男主角统统都没了父亲

一本好书的诞生,必然是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与精神,作者所有关于现实世界的观察与幻想,都交织在一起。书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映射。所以金庸将对父亲的思念投入书中。

也许人们认为作者是一本书的创世主,虽然一般来讲确实如此,但是假如一名作者想写一本好书,一本能够经得住大家评审的书,必然不能真如创世主般为所欲为,他也要遵从书中的规则,站在书里角色的立场思考问题,哪怕这一切的规则与性格都是他所设立的。

父亲被枪毙后,金庸笔下所有的男主角统统都没了父亲

所以,尽管金庸笔下的每一个主角都在寻找父亲,但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又使得每个人的追途有所不同。杨过自小父母双亡,被义父郭靖收养,两个人的性格截然不同,导致两个人的冲突与碰撞接二连三;张无忌的父亲张翠山自刎于武当山,之后便开始了寻找义父谢逊的道路,张无忌也被叫作曾阿牛,他的性格也像头牛,老实善良,所以他与谢逊的冲突就少了很多。

假如作者肆意妄为,必然导致书里的故事匪夷所思、支离破碎,自由都是有限的,哪怕是作者对笔下的故事,也需要遵循某些规则,除非他并非想写一个好故事。

父亲被枪毙后,金庸笔下所有的男主角统统都没了父亲

查树勋对金庸的影响是刻骨铭心且显而易见的,他的死亡彻底地改变了金庸的人生态度。金庸听闻此事后,被无能为力的绝望感笼罩着,在自述中说,自己在香港哭了三天三夜,伤心了近半年。

金庸笔下的男主角没有父亲,一定是与这段惨痛的经历相关联。这当然不是金庸的报复心,要让所有的角色都经受一遍失去父亲的痛苦,也让读者们感受这份悲痛与仇恨。这更可能是父亲的影子,在他心里的余晖。

所有失去的父亲,都是他对查树勋的追思。父亲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像是英雄也像是指引者,每个孩子成长后,都有他父亲的影子,无论是好是坏,也无论愿意还是不愿,除非这个父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席了。

父亲被枪毙后,金庸笔下所有的男主角统统都没了父亲

查树勋家学渊博,又考入震旦大学,当年的名校,这在当时的年代是非常稀少的。他本人也必然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对金庸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只是查树勋因为一场错误的、极端的审判而失去了生命,也在金庸的人生中突兀的画上了句号。

一个曾经是英雄与指引者的角色,以一种荒谬的、离谱的方式死去,在死后还要背负着恶名。这对金庸的影响与冲击一定是难以想象的,如非亲身经历,靠想象是难以描摹出金庸当时的悲愤与无力。

于此,金庸笔下的角色,要么是孤儿,要么是父亲离奇失踪,个中原因就不难理解了。这可能是一种排解,将对父亲死去的哀伤与愤满通过这种方式排解,也可能是一种控诉,就像张翠山死于众人相逼,死得冤屈,查树勋也死得难以释怀。

父亲被枪毙后,金庸笔下所有的男主角统统都没了父亲

还值得庆幸的是,查树勋续弦的顾秀英在其死后依然不依不饶的申冤,金庸写出了一本本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当年,邓说想见见查先生,未尝没有这些原因,也许他也是一个书迷呢。也是因此,一桩已过30年的案件才得以平冤昭雪,还查树勋一个清白。

一本书,是作者无数思想的凝结,里面包含着他对世界的认知。所以人们常说,读一本书是阅读一个人的一生。这个一生,不止是角色在书里的一生,更是作者的一生,将他所有对人生的感悟精粹以后,穿插在书的字里行间。一个人的经历更是必然影响一个人的创作风格与态度,就像金庸对父亲这个角色的执着,它像是生活刻在作者身上的印记,方便他来区分各个作者之间的不同。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471 字。

转载请注明: 父亲被枪毙后,金庸笔下所有的男主角统统都没了父亲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