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
这是最早出现在古籍关于竹子的记载,在第四纪冰川后期,太湖周边的地壳变迁刚刚完成,竹就和人类相遇了。汉族中跟竹有关的记载都跟这篇土地有关,它就是浙江安吉。大约在第传说太湖一形成,在太湖周边就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竹子,可见安吉的竹子与人类的情缘延续了千年。
竹子是安吉的代表,同时也是古时的越王勾践的国都,历史上著名的越王勾践就出生在此,之后越往复国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东汉末年,朝纲不正 民心思变,张角率领黄巾军起义,一时间群雄割据,狼烟四起。战火横扫中原,地处江南的丹阳郡也受到了冲击。在东汉末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广大农民与豪强地主及封建国家的矛盾激化。黄巾起义正是在农民斗争蓬勃开展的基础上爆发的一场运动。
在起义初期,黄巾军的主力分散在巨鹿、颍川、南阳等地,他们各自为战,攻城夺邑,焚烧官府,取得了很大胜利。与此同时,各地还出现了许多独立的农民武装。但黄巾军各自为战,缺乏战斗经验,以致东汉王朝能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颍川、陈国、汝南、东郡和南阳的黄巾军相继失败。冀州黄巾军在张角病死后,由张梁统率固守广宗。当年十月,皇甫嵩率官军偷袭黄巾军营,张梁阵亡。3万多黄巾军惨遭杀害,5万多人投河而死,张角被剖棺戮尸。
张宝也随即于下曲阳兵败阵亡,10余万黄巾军被杀害。之后,黄巾余部和各地的农民武装,仍然坚持斗争。青州黄巾一度发展到拥众百万。后来因作战失利,被迫接受曹操的收编。曹操平定冀州时,张燕领导的黑山军也投降。黄巾起义和在它影响下的各族人民起义,持续了二十多年。由于起义农民本身的弱点,起义被残酷镇压,但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已名存实亡。
在十几万年前一群古人类走进天目山在此定居了下来,过上了傍水而居的渔猎生活。安吉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十几万年见古人类渐渐的走下山,其足迹遍布整个水乡江南。慢慢的他们有了自己的文化,有了自己的族群,被世人成为越人,越人建国一度将安吉作为自己的都城。越国之地国力强盛资源丰富自然避免不了战争。
越人复国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欲争霸中原,越国是阻碍在吴国争霸旅程中的要塞。所以吴国必先征服越国,以解除其后方威胁;越欲北进中原,更必先服吴才有可能,因而引起延续二十余年的吴越战争,其中以“吴王夫差大败越王勾践,攻入安吉 越国国都被夺,越国元气大伤,越王勾践被迫投降。当时吴国大臣建议灭掉越国,不然以后会后悔,当时的吴国君王急于北上称霸中原并未采纳大臣的建议。后来越王被俘之后三年忍辱负重,十年卧薪尝胆也许萦绕在勾践心头的,永远是那片宁静的竹海。十几年的修生养息,越国国力渐渐恢复,比之之前更加的强大,最终在勾践的带领下反攻的大军收复了失地。因为安吉的物产丰富越国的国力越发强盛,终于勾践公元前475年一举灭吴,成就了一代霸业。
越国灭国
战国时期越国国力渐渐的衰弱,窥视越国已久的楚国联合齐国击败了越国。安吉被楚国占领,从此越国分裂再也无力跟其他国家抗衡。到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安吉的地理位置有增无减,在安吉有一条碎石铺就的一米宽的道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杭宣古道。
杭宣古道
杭宣古道位于余杭区百丈镇半山村的杭宣古道,全长1500米左右,是古时杭州至安徽宣城必经交通要道,宽1.5米左右,始筑于唐朝,南宋时期还是南来北往的军事要道。
古道上的独松关,更因易守难攻,成为古时的兵家必争之地。全部用小块石头铺就而成,蜿蜒于两山对峙之间的狭道中,两旁满目翠竹,小桥流水,山花烂漫,景色优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指的就是独松关古驿道!金国大将兀术曾经感叹:“南宋若有几百人守在独松关岂能容我通过”。
杭宣古道从秦汉时期其连接了安徽浙江是从南京到杭州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位于安吉的杭宣古道自然就成了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占领安吉就等于控制了整个江南水乡,江南水乡物产丰富足可以造就一代强国。
曾经明太祖朱元璋穿过独松关北上打下了南京,蒙古大军南下打下独松关三天后南宋灭亡。
战火的纷争给安吉带来的是意识的碰撞,文化的升华,吴越文化在这里生根,楚越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现在的安吉。
不管在古代还是在现在安吉的地理位置都是不言而喻的!这里曾经人杰地灵,这里曾经物产丰富,这里曾经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