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大地金黄。走进吉林省集安市治安村,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穿过村屯,美丽农家房屋拔地而起,一只只稻田鸭穿梭于清波粼粼的水面……“移民后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也有了新愿望。”吉林省集安市榆林镇治安村村民吴春凤说。
治安村位于榆林镇西部,共618户1567人,其中移民人口1140人。过去由于村庄人均耕地少、资源贫瘠,村民收入来源较为单一。自从发展红色旅游后,当地逐步实现了兴业富民。因家乡修建水利工程搬家的吴春凤,由于享受到好的水库移民政策,逐渐富裕起来。
“移民村过去环境不好,村里以前到处都是砖头瓦砾,哪有什么文化广场。泥路雨天一踩,鞋都能被黏掉。”集安市榆林镇党委书记于翠波说。
为了解决移民居住环境问题,吉林省水库移民部门至今已投入移民后扶资金1106.7万元,实施移民后扶项目29个,完成了治安村道路、堤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原有抗联军校山路、停车场、烈士陵园等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新建了9000平方米的红色旅游景区。
走在治安村里,村史教育广场、骑兵队教育广场前雕像栩栩如生;抗联酒坊里,正酿造的白酒散发着浓郁酒香;抗联食堂里,长条凳、方桌上摆放着“红军菜”“忆苦饭”等待游客享用。“去年仅抗联食堂就接待游客3600人,赚了15万元。今年国庆节期间预计还能接待2000名游客,很多人这几天都打来电话预订。”于翠波说,治安村拿出红色旅游收入的50%为贫困户分红,贫困群众人均分红1500元。
为了使水库移民搬得好、住得稳,村里修了路,10多公里长的水泥路让村民的农特产走向省内外。节假日时,来村子的大巴车、小轿车陆续增多,去年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治安村就接待1万多名游客。吴春凤全家仅有2亩地,光种地一年到头很是艰难,路通后,自家酿造的野山蜂蜜销量大增,一年能多赚5000元。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也解决了移民就业问题。过去一直种地的吴春凤也有班上了,卫生保洁员、扶贫公益岗、防疫宣传岗她都能干,每个月还能再多赚1200元。
2019年,治安村成为通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靖宇干部教育学院教学点,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治安村已摘掉了贫困村帽子,呈现出村村美丽、户户整洁的新面貌。
眼下,村民们正新建旅馆、饭店,在家门口也摆起了大米、人参、土鸡蛋等农副产品,往日“靠天吃饭”的水库移民成了旅游发展的“行家里手”。“现在蜂蜜不愁卖了,我和老伴儿也有了新愿望,明年把家里三间房装修出一间,咱也开个‘民宿’。”吴春凤说。(新华社记者徐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