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北京每年春天的沙尘暴越来越严重,专家、媒体组成的联合考察队溯风而上,一路向西追查风沙之源。到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额济纳旗,人们才发现历史上曾经面积达1200平方余公里的居延海居然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湖底的黄沙与枯死的胡杨林。
历史上,由于黑河下游水量丰沛,在居延地区形成众多的湖泊,其中东、西居延海都是闻名遐迩并有源远历史的湖泊,也是居延绿洲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支撑点。居延海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是其东、西两大湖泊总称。西居延海1958年航片量算的水域面积有267平方公里,东居延海1958年航片测算水面为35.5平方公里,彼时居延海还是一片绿野沃土,环境优美、物产丰饶,堪称“大漠双璧”。
没想到在1961年,也就是短短的三年之后,居延海便首次面临了干涸。虽然居延海的湖面因额济纳河的改道而时有变动,但多少年来这里一直都是湖畔芦苇丛生,湖中生长着鲤鱼、鲫鱼、大头鱼、草鱼等鱼类,天鹅、大雁、鹤、水鸭等常来此栖息。而就在1961年的初次干涸后,居延海断流的情况便越来越严重,到1992年彻底干涸。
这样的情况让我们不得不想到另一个地方,那便是罗布泊。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20世纪中后期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罗布泊干涸后,周围生态环境发生巨变,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树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罗布泊推进,很快和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罗布泊从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称作“死亡之海”。
在汉、唐、西夏直至元代,居延地区人民便开拓出了繁荣兴盛的居延-黑城绿洲,创造了灿烂的古居延――黑城文化,为中华民族文明史写下了颇具风采的一章。而今天,居延海必将再次成为动物们的乐土,鸟类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