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刻:漫谈内山的中国观兼及其他

  苏轼有七绝《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往往忽视了观察自我思考自我,不易察觉一些存在的问题,不由得不识了生活的真面目。近来有美国作家何伟(Peter Hessler),日本青年加藤嘉一,德国青年雷克等都从他们的角度帮我们进一步的了解自己。


 

    而今天将要提到的是他们的前辈。我们打小从课本里知道,与鲁迅先生亲近的日本人中除了藤野先生就是这位内山完造了。内山先生的书店独家出版鲁迅先生的《毁灭》等进步刊物为鲁迅先生的挚友,结识帮助进步青年和左翼斗士名流等 ,如果你看过许鞍华的电影《黄金时代》应该对萧红萧军在内山书店拜会鲁迅先生有深刻的印象。内山完造自起汉语名字:邬其山。我们可以在这本《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的漫谈中多次看到他引用自己的中文名。

  鲁迅先生在序言中讲到日本人爱作结论而漫谈则不同如老朋友茶余饭后一起聊天。而内山完造行走中国凡二十余年,用一些胜于雄辩的事实给日本读者一个了解真实中国的切面,同时国人看见这样的文字也该有一些自省和内在的思考。

  本书篇幅比较短小,但绝不乏味,属于新星出版社新近用心推出的好书不老系列,该系列均篇幅不长却发掘了一些过去是遗珠之憾的经典。这本《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共计11.5万字,书中附有蒋百里所著《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作为对比阅读。蒋百里的文章也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小小的篇幅却深刻地揭示了日本的社会风貌和历史沿革。我们知道蒋百里是民国初年著名的军事家, 他在其著名的《国防论》中扉页即阐释对中日交战的看法“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这也成了国军抗日的根基,持久战理论的源泉。就如同他在这本《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结尾的最后一句话“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可见蒋先生对日本研究之透彻。

  内山先生在《帮之一种》中谈到维系中国社会组织的核心,即作帮。即同乡人。你是否能够记起徐克在《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中为我们呈现的广东会馆,他们团结他们互爱他们拧成一股绳,当面对京城一霸大平号油厂赵天霸时,广东会馆倾尽全力也要保住同乡之间的脸面和尊严,这就是帮的力量。而彼时,日本人一提到帮就想到的时候上海青红帮这样的黑道,内山先生就是通过他的文章来扭转这类偏颇。

  《零卖贱卖》中,东洋一向以为中国人为未开化之人。而内山观察到,中国民间贸易是一种“多么富于优美的人情味,奔流着温血的买卖方法呀,这便是中国式”。中国的商家不欺贩夫走卒总以人情味的多施与一点货物而维系着人间的温暖。

  在研究中国人根性的漫谈《三类根性》中有反思岛国根性“日本人因为过的是大洋中的孤岛生活,不知不觉间受其影响,无论什么事情都是一板三眼,养成直线生活的习惯和日本人异常的洁癖性”,而对中国人安于现状,不紧不慢也深表担忧。

  《因人定价》中更是深得三昧地指出,中国人的思想境界:“天地是大戏场,戏场是小天地”。

  《木与竹》中指出中日之间的差异在于日本人做事一板一眼“直线生活融通性缺乏”,“反之,曲线生活则富于融通性”中国人像竹子般富于融通性有异常坚韧。在《天无绝人之路》中斥责日本研究者迷信数字统计而不深入生活地来研究中国。“以为唯统计和数字才绝对可信,所以对于写明了统计与数字的东西,益发常遇到与期待相反的结果,也属当然了”。

  在最后的《针尖与拳头》中,内山先生在对中日关系的看法上表示“所以现在说要突然变更双方的看法观察法,到底是不可能的事情”。

  读罢《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除了佩服内山完造作为旁观者清的看到了当时中国不为人知或者中国人不自知的一面,也对中日友好有了内山这样的桥梁感到欣慰。内山完造之所以能成为民族魂周树人先生的挚友是有道理的。最后还是感谢新星出版社这个用心的系列,依然借用那句:“好书不老,常读常新”。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72 字。

转载请注明: 豆瓣一刻:漫谈内山的中国观兼及其他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