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掇英丨乘物游心,逍遥天地秉墨人
文丨陈晓丹
胡文杰像尊佛。圆头,圆脸,圆眼睛,圆鼻头,一团和气。说话时,满面春风,不说话时,眼里眨巴着笑,像“大肚能容”的弥勒佛。
这是胡文杰给我的直觉,坦荡、和善、包容,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让人放下防备,愿意真诚相对。
认识胡文杰,很偶然。未见其人,先闻其名。
一是作家叶梦,某日偶得行楷嵌名联,“叶落高台观世界,梦回小驿话春秋”,她惊喜不已,“这个胡文杰!字写得好!”
二是鉴赏家镜宇,他说有位奇人,吟诗秉墨,自坐“冷板凳”,“这个胡文杰,诗写得好!”
△王羲之游目帖68*52cm
世上的人,有半桶水晃得叮当响的,也有装着水纹丝不动的。胡文杰显然是后一种。作为书法家,他特立独行,世界走世界的,他走他的,日日枯灯伴长卷,活在名利场外、自我法度中。
胡文杰书法工作室,在圭塘河畔。市井喧嚣,把门一关,浮躁随风而逝,只留满庭纸墨香。他和他美丽的夫人,琴瑟和鸣,守着一墙翰墨书林,与古人对话。抄经抄到西窗月,临帖临到旭日升,灵感顿悟不期而至,如江上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豁然开朗,花开蝶翩跹。
△杨凝式韭花帖68*52cm
“人生短暂,短得只能做好一件事。”他手捻珠串,诚恳地说。
他7岁秉笔,8岁研墨,从湘潭到长沙,师从书法家史穆,及至不惑之年,师从画家黄定初。这半生仿佛眨眼之间。他为书法痴醉、疯魔,由篆而真,由真而行,由行而草,法之五体,精于艺臻于道,明究竟,得始终,却要用一辈子来兑现。
在他工作室,时间仿佛静止。墙头挂着东晋王羲之《十七贴》局部临写,943字草书极品,不知被他临写多少遍,又废掉多少纸。长案上,摆着颜真卿《祭侄文稿》行书临写,笔墨或浓或淡或枯或断,蕴藏无穷变化,又不知熬掉多少个夜。
△颜真卿祭侄文稿180*72cm
他曾在《秉墨论》中表明心迹:“或曰书画同源,或曰书文并美,或曰书人合一;此若太极之两仪也,唯其相得益彰,遂能古今共仰。故未有一笔不无根本,未有一字不无来由,未有一书不无传承。”
这样看来,他临摩欧颜柳赵、苏黄米蔡,都是以古为师,领悟书法根本、由来的方式,在笔墨起承转合间,完成对书法本源的回归。更可贵者,他在与传统碑帖对话的漫长岁月,锤炼出自己的创作语言,在经典与自我、传统与现代间,拓出崭新的审美路径。
他自撰自书,胸中有丘壑,下笔万千言。草书《真水无香》秉墨言心:“淅雨缠绵久,青田迟未闻。春晴方一日,霞彩艳三分。柳岸蓉城绿,江沿碧影沉。佳人斯绰约,无醉意微醺。”
更多是典雅工丽的书法对联,“傲雪寒枝休惊他一帘幽梦,琴台墨砚可了我半日浮生”“风吟佛号当梵唱,雨洗禅心悟性空”“半卷诗书半壶酒,满堂翰墨满庭芳”,书文并美,意境脱俗,无不透出浓浓书卷气,更体现超然物外的精神自由。
庄子说,乘物以游心,得逍遥于天地。
乘物游心的胡文杰,在翰墨中得到最奔放的自由和解放,于是咫尺间山水寥廓,独与天地往来,在漫天缤纷中,忘记滚滚红尘,岁月黑白,忘记自己,唯感受大美无形和永恒。
[责编:刘瀚潞]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来源:新湖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