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一天:小提琴师 2015.8.31日

“一把好的琴是有灵魂的,悟出这一点我用了20年的时间。”常忠秋,51岁,中国著名的小提琴制作大师,他是中国小提琴国际大赛第二个拿奖最多的人,第一人是他的老师-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郑荃。(图/文 张星海)

 

常忠秋生在黑龙江的一个林场,由于家庭困难,小学只读到三年级便做了林场里的伐木工人。他说,自己能走到今天完全得益于自己的勤奋和不断的学习。

 

小提琴成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不管是声音,还是造型都只能用“完美”两字来形容。

 

小提琴的琴头和背板使用的是枫木,面板则使用的是鱼鳞云杉。木材的产地、年份、树龄的长短,对最后造出的琴的音质都有影响。

 

常忠秋工作室一角。

 

每把小提琴的重量都不能超过9两半,面板的厚度对音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这是常忠秋从意大利买回来的猪皮膘,是胶的一种。他说,在中国买不到这么纯的胶。这种纯胶强度特别好,小提琴即使从别的地方折断也不会从粘胶的地方裂开。

 

常忠秋说,小提琴既是乐器,也是工艺品,真正的音乐家一搭手就能检验出它的好坏。

 

常忠秋和他的获奖小提琴。这把琴获得了美国VSA国家提琴制作比赛小提琴音质银奖。常忠秋到过很多国家。虽然不懂外语,但一说到提琴的事,他都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由于从小就习惯了劳动,如今,即使在外洗车,他也会不自觉地拿起抹布。

 

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常忠秋说自己的生活其实非常简单。每天中午午休后,唯一的喜好就是看法制节目《今日说法》。墙上的婚纱照是他大女儿拍的。

 

在暑假,他的工作室会迎来几个喜欢小提琴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

 

一个朋友带来一把小提琴想让他给修理一下,他二话没说就和徒弟检查了起来。

 

常忠秋的工作室里有几名徒弟跟他学造琴,但在制作比赛用琴时,他都会自己亲自上手。

 

“想做成很简单,想做好太难太难了。”为了教徒弟造琴,他把一把造好的琴拦腰锯断,这样就很方便给徒弟们讲提琴的内部构造。

 

这些木料是常忠秋从意大利背回来的,光成本就5万元人民币,这种木材来自于意大利云杉,它的声音比较特别。

 

常忠秋准备回东北老家,临走前,他把一些自己不用的被褥也带上车,想送给生活上还不富裕的亲戚。

 

常忠秋的女儿常虹是中央音乐学院本科毕业,她所学的专业和父亲一样,也是提琴制作。

 

在自家的工作室里,常虹对做好的提琴试音。常虹做的琴也在国际上获过奖,但科班出身的她还不能和父亲相提并论。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14 字。

转载请注明: 中国人的一天:小提琴师 2015.8.31日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