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虎形山“大峡谷”探秘
——湖南隆回虎形山“大峡谷”探秘
摄影、撰文/老后
探险大自然,是需要勇气、智慧和献身精神的。
因了对瑶山那片土地爱得深沉,年届花甲的我,这回竟像呷了豹子胆一般,统领着二、三十号花瑶山民,冒险闯进了瑶山寨子大托脚下人迹罕至、神秘恐怖的虎形山大峡谷,从而轻启了它那神奇美丽的面纱……
诱人的虎形山瑶乡,深深地藏在湘西南隆回县境北部高寒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鲜为人知。
这是瑶族大家庭中一支能歌善饮却不擅舞蹈的古老宗支,人称“花瑶”,仅五千余人,就聚居在当地一、二十个风格各异的寨子里。瑶乡虽也有条所谓的马路与百公里而外的县城相通,毕竟还是太过闭塞、偏远,便一直少与外界往来,至今保留着他们代代相承奇异怪诞的民俗和民风。这对潜心于民俗文化的摄影人来说,无疑是方圣洁的宝地,我便一头沉进了这花瑶山寨里。
二十几年下来,我已足遍瑶山的每一个村寨角落,甚或每一户人家,就连哪个寨子的哪个方位有几棵古树、有几尊怪石、有条何样的小溪等等,我都烂熟于心胸,那么亲切。
久之,人们便尊我为“瑶山通”了,瑶山乡政府也煞有介事地说要授予我“荣誉瑶民”的称号,我亦大大咧咧窃以为喜:这“瑶山通”非我莫属哟。
然而,先后两百多次造访瑶山的我,终也有所疏漏——竟把大托寨子脚下的那条着实美丽神秘的洪口大峡谷给漏掉了。其实,何止被我漏掉了啊。
大托,是瑶山一个最具特色的寨子。这里崖壁摩天,古木成群,奇石遍地,溪泉淙淙,且民风分外纯朴,久为我所钟爱。每一进到寨子,我便乐呵呵地与山民融在了一起,一起饮酒对歌、打滔狂欢,一起谈天说地、抵足而眠……却从来不曾听谁提起过对面巍巍大山脚下的事情。
瑶家山民不习惯“大峡谷”这个生僻的字眼,只晓得那大山脚下叫做“洪口上”,是他们大的管地。说是管地,其实这里的山民谁都不曾下去过,甚至不愿谈及它,传说那底下山势陡险、毒蛇遍地,又时有野兽出没。尤其是那个能吞云吐雾、怪象丛生的“三龙洞”,阴森森的,恐怖极了,老人说那多年前曾有个不服狠的人硬要下去看看,可一到底下就莫名其妙地倒地身亡,有去无回哟。祖辈的传说也好,以讹传讹也罢,反正那底下没田没土、没屋没路的,谁又愿意以身家生命下去打赌啊。多少年来,大脚下的那方处女地就一直笼罩在这恐怖神秘的氛围里。
这句话,我听进去了。决意要去闯闯这片禁地,为瑶家山民解开这个心中永远的结。
听说我要下洪口,大托和周边的山民躁动了。
短短的几个月中,我连续五次背着行囊踏着阳光由省城赶往400公里而外的大托,迎接我的却总是倒霉的山雨和芒芒大雾。山民都拥过来对我说:“刘老师,底下三龙王听说你要下去烦扰它,就发火变脸了,去不得啊。”每每都无功而返。
八月初,天气终于放晴了,我特意约了好友,电视制片人刘念铎等一同赶往瑶山。其时,大托村委会已为我们的探险考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还专门组织山民为我们扫除了下到峡谷底的路障。
六日清晨,我们从乡政府出发去大托村,在家的沈正山乡长、刘汉才主席、胡其烈主任、文化站长胡信松等都执意要陪同我们前往。年迈的吉普在崎岖的山路上气喘吁吁地颠簸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到得大托,以村支书沈得度为首的几十号男女山民早已等候多时了,只见他们拿的拿砍刀,背的背绳索,或扛着鸟铳、牵着猎狗,还有人挑着锅鼎碗瓢……一个个武装齐备、精神抖擞,有这样一支生力军保驾护航,我心中的底气更足了。
待我们在寨子啃几个红薯和包谷坨坨,匆匆填饱肚子,便领了浩浩荡荡的队伍,朝着神秘的峡谷进发。
山民们一路上谈笑风生、山歌阵阵,却又纪律严明,哪些人持刀在前开路,哪些人负责涉水搭桥,哪几个负责哪个客人的安全,谁个帮谁扛机器背行李……个个尽职尽责,我便体验到了行伍出身的村支书沈得度的干练和他在山民中的影响。他抢过我的摄影包背上,一手持刀紧紧跟随着我,不时帮我撩去道旁的荆棘,还专门为我们每个人砍来一根杂木条做拐杖,说是拄着它下山稳当些。
开初的三里四里,尚有路可循。接着,我们进入了茫茫山林,山势突然变陡,路也非路了。一条猎人踩出来的依稀小径,好久无人走过,早已被茅草和灌木盖拢,加上连续几个月的绵绵雨雾,地上长满了青苔。我们每走一步,都需十分小心,一旦滑倒,就会连同前面的朋友,像多米诺骨牌效应般串着一起推向深渊。
好在花瑶山民个个身手矫健,上岭下坡如履平地,在他们的多方照应下,我们步步逼近谷底。
不觉,“哗哗”的流水声响从脚下传来,大家一阵兴奋,急速朝谷底走去。终于到了!一条宽约二十来米的秀美溪河,欢笑着迎接我们这第一批张开臂膀扑过去与它亲近的客人。
当我从冥冥顿悟中醒来,猛然发现八十来岁的老村长杨庭笃老伯,也操了把柴刀随我们下山来了,“后老师,我多少也能为你们做点事情吧?”说完,就坐到石板上抽起他的老旱烟来。
稍息一把汗水,我们决定往东溯溪而上。从“先头部队”用杂木为我们临时搭的便桥上小心翼翼地走过,沿北岸前行不到半里,随即有人惊喊:“到水口洞了!”我们抬头一看,却见南岸一缕巨瀑从山顶跌出,飞流若顽童般从天边大胆地依那高约200米的石壁蹦极而下,直插洪口。太阳正巧从瀑顶上空露脸,我们兴冲冲立马又涉水过河。年过半百的瑶民刘笃组今天特别兴奋,一直为我们扛行李。待我准备拍照时,他一转身便朝那瀑布上头奔去,敏捷得就像只猿猴,眨眼功夫即攀到了崖壁的半腰,我惊出一身冷汗,连忙高喊:“老刘,危险,快下来!”然而,在野性十足的瀑布面前,我的音响竟是那样可怜!待他回头顾盼,我才以坚定的手势让他读懂了我们的担心,村支书却在一旁连声说:“莫管他,不会有事!”
继续逆江前行。两岸的绝壁时而任着性子向江心挤拢,时而又开心地各自退让三分,间或又在恶作剧了,把条温顺的溪河扭成个七弯八拐的样子 。顽皮的溪水似也并不在意,就不断变幻着体表的色彩,笑着、唱着、喊着、叫着、咆哮着一路向前,冲出关卡,绕过石湾,跃下悬崖,钻进深潭……
路,越走越艰难了,可大家的情绪特好。泼辣的村妇女主任奉团妹觉得“头一次考察洪口”这样的好事,不能让男人们全给占了,便也悄悄邀了寨子里的歪妹、飘妹、野妹、烂妹等瑶家姐妹赶来,一路上不时抢着为我们背行李,或逢艰难处拉客人一把。她们走山路竟出奇地轻松,除了特别危险的地段,妹子们总是笑声串串,歌声漫漫,汉子们也轮番即兴附和或齐声吆喝,加上满溪河满溪河山水所泛出的美妙和弦,已把个沉寂万年的神迷峡谷暄腾了起来。
虚惊过后,正为怎么跨越这弯仙池犯愁,却听得有山民在我们头顶上方喊:“后老师,往这边爬上来,小心点!”一抬头,只见两条棕绳已经套牢在崖壁上方的一棵树蔸上,我双手抓住绳索,脚蹬岩石,半仰着身子攀援。看来,我们只能这样按倒置的抛物线轨迹一步步往陡峭的山崖上爬了。其时,刘念铎的膝关节炎发作了,疼痛难忍,每走一步都汗珠直冒,负责他安全的山民向延勇、杨显靠一前一后,一拉一扶的,苦了念铎,可也苦了他们了。
待我爬到高处往底下一望,瞬即胆战心惊,但视野里却是那么奇险秀丽,脱口叫了声:“铎铎,好美!”待他艰难地攀近我的脚边,一把将他拉了上来,他闭目静气小许后,睁眼一看“哟,太美了!”便接过摄像机站稳,我和汉才两人则一手抓紧他腰间的皮带,一手抓住身后的小树,“拍!没事。” ……
小孩的脸色高山的天,说变就变。我们刚刚从一横卧在急湍山溪上的独木桥上走过,一场瓢泼山雨便劈头盖脸打来。我赶紧找出几片塑料布,将相机、摄影机包好。在险峻的密林中那条靠山民临时砍出来的 小径上行走,伞已成了累赘,便只好冒雨翻山。
水越急,坡越陡。刘笃祖指着右侧的深渊告诉我:“底下就叫狗卵洞。”我试探着走近悬崖边一棵横空伸出半截而又垂直上长的老树,麻起胆子移离悬崖,突地扑将过去一把抱着树干,整个身子便悬在了半空。定心细细品味脚下的景象,那溪河在这里蜿蜒的“Ω”造型,中间一点巨石,联想到山民给它起的“雅号”,会心地笑了。
不觉又到溪河边,个个早已成了落汤鸡。天老爷看着我们也造孽,便将雨水打住,灿然抛给我们一张晴朗的笑脸。其时已是下午三点多了,我等压抑着饥肠的哭诉,艰难前行,不意惊见远外炊烟枭枭,早先达到的朋友回首高声向我们报送喜讯:“有——饭——呷——了!”
多亏了村里年近古稀的老秘书黄一良老人,率着主事后勤的几位山民抢先赶到这里,搬几块石头拼凑起火塘,忙着为大伙做午饭。在这满目新奇人迹罕至的峡谷里,一顿剁辣椒炒酸豆角拌米饭,每人外加一碗米酒、两枚鸡蛋,够奢侈了。
小憩片刻,我们又匆匆上路了。路在何方?仍旧沿着溪河两岸的峭壁边爬、边砍、边钻、边攀,或许以后就成了路。险处,稍有不慎,就会永远消失在这谷底深渊;陡处,恐怕连横行山林的野兽,这回也要拄个拐杖,才敢小心翼翼赶路了。
前面又是瀑布,又是潭。哟,一幕幕瀑布一串串潭……
几度惊喜几度难。当我们再次从山崖下落到溪边,突又闻得震耳的水鸣,抬头一望,呀,偌大的一泓急流从北岸那百十米高的狭窄崖口,伴着水雾轰然喷出,泻成个约八十米宽的三角形大瀑布,冲翻潭底,撞向南岩,突又折西滚滚而去……那瀑、那壁、那潭、那石、那水,加上阳光映衬出的那弯彩虹,演绎成了一帧大手笔的绝佳山水画图,憾人肺腑!
大家忘掉了身上所有的疲惫,争先恐后爬上对面的巨大岩头,迎着山瀑掀起的阵阵水雾,兴奋得一齐连连振臂高喊:“啊——啊——啊!”伴和着那滔滔瀑声,久久地震盈在这深深的峡谷里。我傻傻地伫立在瀑布前,任由沁凉的水雾通身涤荡,我百般激动,哭了,水和泪染透了全身,打心底感谢上苍把这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赐给了我的家乡,赐给了可爱的瑶家山民……
夜幕悄然泼下,山雨仍不肯放过我们。皮带、裤衩都湿透了,鞋内夹带着满船的泥水,大家手拉着手,在艰险的小道上,冒着顺坡而下的股股山水,摸索着前行,不时有人身不由己地“哎哟”一声叫喊,最让我担心的念铎,膝关节早已不听使唤,步履愈发困难了。其时,保护他的山民已增加到了四人,真可谓是前呼后拥。我递过携带的唯一一支袖珍手电,戏谑道:“今天我们的摄像师可成国宝了,请朋友们多加保护啊!”
年过花甲的我,虽是自小在山野里泡大,也曾足遍天涯,可冒雨摸黑在这般危险的山道上熬过四五个时辰,如此地挑战自我,也是头一遭呐。除了不断为大家鼓劲,敦促大家小心,自己也决决不能有半点闪失呀。高海拔的山雨,愈来愈凉,我不断脱下衣服拧干又穿上,湿了又拧干,再穿上。冰冷的湿衣服每贴到肌肤上,寒意迅即钻满全身。于是,我使劲冲几回拳头、猛吼几声,干脆扒掉衣衫,赤裸着上身,就在这神秘的大自然里扎扎实实地接受一回暴风雨的洗礼吧!
我们在黑暗中缓缓移动着脚步,倏地撞见前方从山梁上游过来的一丝亮光,乡长沈正山大声吆喝:“对面山上是哪个?”“我,刘长树,帮你们送手电来了。”倾即来到眼前,这位五十来岁的汉子,肩上背了满满一蛇皮袋子的手电,说是从寨子各山民家里收集来接应我们的。大家心头一热,有救了!
夜九点,雨停了,我们终于平平安安回到了大托。寨子里的人们早就聚拢在老村长屋前的禾坪里,像对待凯璇的英雄一样接待我们,问寒问暖,又叽叽喳喳地不断询问着峡谷里的事情。我清了清原本就十分沙哑的嗓门,翘起拇指高声回应:“我们虎形山的大峡谷太漂亮啦!天下第一水,天下第一瀑!”“好!好!好!呵呵!”满禾坪的喝彩哟满寨子的掌声,满山坳满山坳的欢腾……
花瑶山寨大托的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一天:2002年8月6日。
(原文载于于国家大型体育杂志《山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