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陈佩秋先生仙逝,海上画坛痛失一位领军人物

由 泉亮霞 发布于 休闲

国画大师陈佩秋先生于2020年6月26日凌晨3点仙逝,享年99岁,海上画坛痛失一位领军人物。

陈佩秋,1922年12月生。字健碧,室名秋兰室、高华阁、截玉轩。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上海美协艺术顾问、上海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西泠印社理事、海上印社社长、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的终身成就获得者。

陈佩秋生于河南南阳,在昆明度过青少年时代,她幼年爱好艺术,成绩优异,于1942年考入西南联大,由于对艺术的爱始终未灭,她转入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潘天寿、黄宾虹、郑午昌等国画大师。1950年代,陈佩秋在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得以大量浏览古代名画,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养分。

在长期的创作中,陈佩秋立足于传统,配合新的艺术理念,包括西方的色彩运用,更好地表现生活中的美,她为中国传统国画在现代艺术发展中的定位,作出了贡献。

■陈佩秋作品

陈佩秋特别喜欢兰花,曾到苗圃里去体验生活好几个月,还到全国各地去写生,她的兰花写生稿,就有满满几抽屉。陈佩秋的兰花运笔潇洒、婀娜飞舞,简逸中别具顿挫变化,传递出清幽的色香。

陈佩秋在画上常题的是“健碧”两字,源自杨万里诗“健碧缤缤叶,斑红浅浅芳,幽香岂自秘,风肯秘幽香”。“健碧”指兰花叶子碧绿、健挺、茁壮而高洁。这也是陈佩秋先生的个性写照。

■陈佩秋兰花写生稿

陈佩秋与国画大师谢稚柳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最著名的艺术伉俪。虽然生活中伉俪情深,但陈佩秋在艺术上非常独立,“他是他,我是我”,她决不愿意沾先生的名声。而且陈佩秋认为,艺术创作不问男女,她并不喜欢人们习惯中所称的“女艺术家”,显示了现代女性可贵的独立意识。

■谢稚柳陈佩秋伉俪

陈佩秋先生晚年致力于古画鉴赏,对古代绘画的真伪,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敢于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见解。她认为,鉴定古画是一件耗费心血的工作,搞鉴定要对艺术和历史负责任。

陈佩秋先生常用高华阁作为斋名,源自于李商隐的诗《高花》,她常说,我从写生中得知,花苞都是从下往上开放,顶上最高的蓓蕾其实是最后开的。一个人学本事、做学问都是如此,都要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