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而立风华”遇上“千年底蕴”:一场“跨时空”的人文对话
时空旅行是真实存在的,不在科幻小说里,就在旅行造成的“文化时差”里。5月21日-23日,福田区委宣传部组织各媒体赴肇庆采风,当一众深圳当地媒体工作者,驶离现代建筑鳞次栉比的福田中心区,仅驱车两个半小时,就抵达了古端州的地界(肇庆古称端州),继而探访了历代摩崖石刻荟萃其间的七星岩景区——难道这不是一场发生在摩登与古代之间的“跨时空旅行”吗?
兼得阳朔之奇、西湖之秀的湖光山色
如果沿着北回归线环绕地球旅行,看到的将是绵延不尽的沙漠,然而却有一片绿洲镶嵌其中,那就是位于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西江流域门户城市肇庆市,而肇庆的七星岩景区无疑是闪烁着生态之美和人文之光的璀璨明珠。
游览七星岩,不能不提到星湖风景区。其实七星岩仅为星湖风景区的一个部分,只有当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又称禾婆岩)七座石灰岩山峰,散落在600公顷的星湖湖面上,又有20多公里长的林荫湖堤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和里湖连结在一起,七星岩的七星排布才更显奇伟深秀、实至名归。七星岩兼得阳朔之奇、西湖之秀,素有“岭南第一奇观”之美誉,岂虚言哉!
泛舟湖上,扑面而来的是喀斯特溶岩地貌岩峰、湖光山色、拱桥长堤……不禁揣想,当年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慧能大师曾在肇庆潜修15载)曾否弄舟这同一片湖上?穿过这同一孔桥洞?他眼中的七星岩又是怎般光景?真是斗转星移、换了人间。
“千年诗廊”神采不减,“历代名人微博”妙趣横生
一路游走,一路风光。缆绳系住游船,这才弃舟上岸,终于一睹七星岩历代摩崖石刻的风采。据说,这里保存了南中国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李邕、李绅、包拯、周敦颐、俞大猷、陈恭尹、朱德、叶剑英等历代名人的500余壁题诗交相辉映。在面积不足1.5平方公里的崖壁上竟镌刻着上至唐朝下至现代的石刻题勒500多则。七星岩摩崖石刻故有“千年诗廊”之美誉,而我则称之为刻在岩壁上的“历代名人微博”。
其中最有价值,也最有名气的,当推“镇岩之宝”《端州石室记》。《端州石室记》由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所题,与冯敏昌的《七星岩五首》、黎简的《南服陨石》被称为七星岩石刻诗词“三绝”。《端州石室记》为正楷书写,结体严谨端庄,用笔圆滑方正、笔涵清新、刚劲有力。正文连同标题、落款共18行386字,落款日期是“开元十五年(即公元727年)正月廿五日”。历经千余年风雨侵蚀而神采不减。
“字如其人”,当大家站在北宋名臣包拯的题刻前,那个九百多年前站在石室岩洞内挥笔留书的黑脸包公似乎已“呼之欲出”。包拯的字刻于石室岩洞外侧的岩壁上:“提点刑狱周湛同提点刑狱钱聿知郡事包拯同至庆历二年三月初九日题”。右下方另有一石刻题称这是他任端州(今肇庆)知府期间,在离任前与同僚同游七星岩留下的石刻。他不是文人,没有洋洋洒洒的笔墨功夫,无非是用了30个字记录偕某某人到此一游,却已然感受到书者刚直不阿、铁面无私的个性流露……
“肇福”携手发展,“跨时空”的对话合作
听肇庆市委宣传部的随行人员介绍,星湖旅游景区以奇山(阳朔之山)、秀水(西湖之水)向世人展示了独特的自然山水风貌;自唐代至今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以及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使景区成为千年文化博物馆和生物基因库。肇庆七星岩景区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历经千年而释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据了解,肇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星湖风景名胜区及七星岩景区的发展,对景区的游客中心、绿化、交通、安全、卫生、文化、文物保护、湿地保护、人员队伍建设等进行全面提升,总体投入超过十亿元,“潮起新星湖”,成为积极建设“美丽中国”的践行者。为全面提升肇庆市全域旅游的发展水平、带动旅游经济及延伸产业发展而殚思竭虑、不懈努力。
令人鼓舞的是,肇庆正与深圳市福田区共建“肇福文化创意设计园”,发挥两地各自优势,推动福田区文化创意企业、优质旅游企业辐射肇庆,吸引福田区企业登陆肇庆发展,实现产业共建、互利共赢,目前双方已经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正在加快推进项目落地。今年正值福田建区30周年,福田以“而立年华”书写了从“水田滩涂”到深圳CBD”的不朽传奇,实现了从“上步工业区”到“金融 科技 文化”现代产业体系的华丽蜕变。当“而立风华”遇上“千年底蕴”,将擦出怎样绚丽的火花?不妨拭目以待。
记者:魏鼎
编辑: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