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丹霞之子”偶遇“丹霞兰”
“丹霞兰”。受访者供图
它,生长在丹霞山中潮湿、阴暗、人迹罕至之地,有花无叶,平时很难找到踪迹。
“当时我在无人区徒步,一片竹林周围是没有路的,突然看到一株金黄色的小花,还没有叶子,从来没见过,于是很认真地拍了几张照片。”回忆起10年前的“偶遇”,朱家强历历在目。朱家强是一名登山爱好者,现任韶关仁化县信息中心主任。他常年给各种科考队做向导,当地人更习惯称他为“丹霞之子”。
“刚发现那年是看到6株,第二年‘五一’我们又特意回到原来的地方找,但没有任何发现,后来在相隔几百米的地方又发现了。”当朱家强把所拍到的这种小花的照片发到相关网站论坛后,很快引起了植物学家的注意。经过科研团队近3年的研究论证,2013年4月4日,该新属种的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科技期刊《公共图书馆·综合》,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首次以仁化县最具特色的丹霞地貌对该植物新属进行命名——“丹霞兰”。
今年3月,经过大众评审,韶关市正式批准“兰花”作为“市花”,“丹霞兰”作为兰花家族的一朵“奇葩”,再一次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专家研究发现,“丹霞兰”从冒土、开花到结果,生命期不到半个月,其吸取养分和结果的方式与其他兰科有很大的区别,且不会在当年生长过的地方再生长,其授粉、生长方式仍是一个谜,专家们把它称为“妖花”“鬼花”。
丹霞山有效的生物多样保育工作让丹霞山成为了众多动植物生存繁殖的王国。丹霞山每每有新种发布,朱家强都会特别关注。“有时候进山探险,会遇到有人整株带走‘丹霞兰’。劝驴友不要带,回去也养不活的,这么珍稀的植物,还是留在原处供科研用吧。”他说。
南方日报记者 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