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总结称,“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具有必要性。”
“除募集资金外,寒武纪未来3年内仍需30-36亿元资金用于新款芯片研发。”
这是5月7日晚,寒武纪披露的首轮审核问询函与相关回复中提及的一句话。
而从该公司此前披露的招股书看,此次IPO寒武纪拟募资28亿元,其中19亿元用于新一代云端训练芯片、推理芯片、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及系统项目,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再加上问询函回复中的30-36亿元,即共计需要58-64亿元。
未来3年将研发5-6款芯片,资金需求大
今年3月26日,寒武纪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申请上市,随即上交所受理并对该公司展开首轮审核问询。
据了解,上交所本轮问询分别从发行人股权结构、主营业务、核心技术、财务信息与管理层分析、风险揭示、其他事项等6个方面,提出了共计20个问题(多数申报企业首轮问询约有30个问题),其中与财务信息与管理层分析相关的问题有11个,涉及研发费用、职工薪酬、银行理财产品、无形资产、募投项目、主营业务成本等多个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问询函中提出寒武纪需要阐述“当前自有资金足以覆盖在研项目及募投项目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本次发行募集资金的必要性”,该公司回复称:
与此同时,为保证公司芯片及软件平台技术的先进性,寒武纪还计划进一步加强IC工艺、芯片、硬件相关的公共组件技术和模块建设、跨芯片的基础系统软件公共平台建设,未来3年还需要投入6-8亿元的资金,再加上研发人员规模的扩大和员工薪酬的持续提升,资金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因此寒武纪总结称,“综上,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具有必要性。”
与此同时,寒武纪还提到,新一代7nm云端智能芯片思元290已回片,理论峰值性能与华为昇腾910相当,超过英伟达V100和谷歌第三代TPU,预计2021年形成规模化收入,最终推出时间未定。
IP授权业务收入大幅下滑,寒武纪营收结构不合理?
主营业务方面,上交所问询函主要从产品和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和采购三个方面提出问题。
在寒武纪此前递交的招股书中,该公司曾披露“报告期内,公司IP授权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95%、99.69%和15.49%,2019年呈大幅下滑趋势,收入主要来源于寒武纪1A和1H两款产品,公司A为主要客户。”
当时就有很多业内人士提出,寒武纪的营收结构不合理,单一业务和单一客户销售收入占总营收比例过大。
对此,上交所也在问询函中要求寒武纪说明:
针对这两个问题,寒武纪的回复是:
与此同时,寒武纪也表明,公司A没有再继续采购相关IP产品,主要是该公司按照技术发展惯例选择自主研发相关产品,不存在寒武纪产品无法达到客户要求的情况(除上述已达成的合同外,公司A与寒武纪未达成新的业务合作)。
寒武纪预计,今年这部分业务营收还将有所下滑,但随着各项已经申请的专利持续对外授权,所形成的授权收入将逐步提升。
而对于业务营收结构不合理的相关疑问,寒武纪回应称,2019年公司实现了客户多元化,报告期末就没有单个客户销售比例超过销售总额50%的情况出现。除此之外,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寒武纪还将面向重点城市数据中心、科研院所和行业客户开展智能计算集群系统示范项目。
对中科院依赖度较高?
众所周知,寒武纪为中国科学院孵化企业,随着公司的发展,寒武纪独立发展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上交所在对核心技术方面进行问询时也提及到了这一点。上交所提出,寒武纪需要说明与中科院在核心技术、产品、相关成果归属、人员兼职等情况。
寒武纪方面表示,中科院计算所许可公司使用的专利不涉及公司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公司与中科院计算所于2018年共同签订《委托开发合同》,相关委托研发工作于2018年度已经完成。
人员方面,陈云霁从2016年11月起就不再担任寒武纪任何职务,离职后未参与寒武纪产品技术的研发或指导工作;在寒武纪兼职的中科院计算所在职员工除郭崎为处级职称外,其他人员在中科院计算所均属处级以下或无具体职称,在寒武纪主要从事研发工作,未担任关键岗位;到去年年底,在公司兼职的中科院计算所在职人员占公司全部研发人员的比例约为3.97%。
可以看到,在本轮问询中,寒武纪对公司主营业务、客户、核心技术、未来规划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回复,尤其是对公司未来3年的研发规划及资金投入都有着明确规划,作为国内AI芯片创企,寒武纪称得上是一个“先行者”。
当然寒武纪最终能否成功上市,以及获得期望资金支持,还需进一步审核并真正做到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