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对于互联网来说,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年份:
2010年,3G已是日薄西山,4G正摩拳擦掌开启互联网新的时代。
2010年,微软正式发布旗下的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准备借助4G的东风,和iOS、Android形成鼎立之势。
2010年,国产手机厂商才刚刚开始踏入战场,有一个团队在网络上发布了一个MIUI的操作系统,由于其更新速度较快,反馈的功能都能够在下个版本上体现,一时间在搞机爱好者的圈子里火了起来。
自此一年之后,4G正式登场,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神秘的MIUI团队直接摊牌,一转身发布了小米手机,1999的定价也开启了国产智能手机的新时代。
小米成立至今,已经走过十个年头,MIUI也已经更新到了12代,这期间,MIUI见证了雄心满怀的WP无奈而终,见证了国产定制UI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而在27日,小米发布了旗下最新的手机操作系统MIUI 12,这一次小米将自身的重点放在了设计方面,开发了自研的“米柚光锥动效架构”并且采用了全新的可视化设计,全新的系统发布之后让网友也是议论纷纷,有人说,MIUI 12正式拉开了和iOS对战序幕,也有人说MIUI这一次的更新乏善可陈,并没有增加太多的新功能,也并没有在生态端发力,并未提升太多的效率,那么MIUI 12真的走错了方向吗?
软件设计的精进背后是硬件设计停滞的无奈
MIUI 12此次在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第一个主要的改进是来自于自研的“米柚光锥动效架构”。
MIUI 12光锥特效架构
这套全新的架构,依托物理引擎可以实现软件交互操作动画,例如软件打开,关闭,返回桌面这些过度动画都更加自然,不仅如此,小米还将息屏动画设计,锁屏动画壁纸以及桌面动态壁纸彻底打通,借助NASA的数据模拟出了两套星球壁纸,小米将之称为超级壁纸。
MIUI 12超级壁纸
另外一个改进方面是可视化设计,小米重新设计了图标,天气变化,以及一系列和数据相关的界面,例如存储空间,手机管家等等,将之可视化
MIUI 12可视化设计
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用户对于新系统的学习成本。这一系列的改进虽然看起来似乎非常美好,但其实主要都是集中在交互设计层面,背后其实是整个行业硬件设计停滞的无奈。
手机操作系统的设计主要经历了像素化、拟物化以及扁平化三个阶段。
在早期,其实手机操作系统设计交互各方面并非如此完善,一方面是由于系统在迭代早期最主要的目标是功能完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手机的性能无法支撑大量交互动画设计的加入,我们都经历过安卓早期系统卡顿的时代,随着手机性能的提升,人们对于交互设计开始逐渐重视,在这方面傲视群雄的iOS更是成为人们竞相模仿的标杆,但是始终无法触及其灵魂之处。安卓已经迭代到了11,国产厂商在跟进的同时,也不断的加入自己对于操作系统的理解,因此衍生出了许多定制UI。
但是我们似乎从未像今年那样如此重视交互设计,如此重视过度动画,如此重视视觉动效,其实这些元素逐渐被重视起来,是因为从2019年开始,手机厂商普遍都开始重视屏幕,从屏幕表现到刷新率,这个平时和人类接触时间最多的部分,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在手机厂商普遍进入高刷新率时代之后,操作系统设计的重要性就开始逐渐凸显出来,从图标到动画,这些元素的设计短板在高刷屏幕上被进一步放大,可以说,手机操作系统对于动效设计,交互操作的精进其实重要推手是来自于手机厂商对于屏幕的精进,为了使营销卖点更容易被感知,手机厂商才都开始发力于软件设计,而如果我们再深究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手机行业的硬件设计开始逐渐停滞下来。
目前手机厂商在二维层面通往百分百屏占比的道路上都被困在最后一道关卡,那就是屏下摄像头,由于技术并不完善,因此还无法进行商用,而折叠屏更是远在天边,各个方面都没头绪,因此我们在今年看到的旗舰机大多是挖孔屏,除却iPhone SE这个“叛徒”。
而手机厂商对于屏幕进行精进其实也是无奈,毕竟虽然从感知层面来说,屏幕非常重要,然而在营销层面来说,屏幕实在难以宣传,在早期卖点是高刷新率远没有快充效果来的明显,在后盖设计上也是从金属到玻璃再到陶瓷都被玩出花儿来,在快充上的改进也即将到达极限,各种设计都开始停滞之后,厂商们才无奈的开始发起对于屏幕的总攻,可以说操作系统的视觉设计在拥有了性能支持和显示支持之后来精进是水到渠成的,MIUI 12在安卓阵营里打响了第一枪,相信之后其它系统也都会跟进。
毕竟手机市场已成红海,增量市场已经趋向饱满,大家都需要通过这些细节来深耕存量市场。
手机系统谈生产力是不是个伪命题?
由于MIUI 12在视觉设计上的着重发力,似乎相对来说冷落了在效率生产力上的精进,因此关于手机操作系统生产力的问题再一次被人们拿到台面上来讨论。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是屏幕尺寸,手机受限于大小,其实屏幕尺寸相较于智能机早期时代也不过是才翻了一倍而已,然而就是这一倍,使手机的重量,三维也开始增加,其实已经逼近人类单手操作的极限,比如现在的“宅家健身利器”iPhone 11 Pro Max,人们即便再如何努力扩大屏占比,在先天劣势的情况下,手机所能呈现的信息量天生就比PC要小的多,因此关于折叠屏是不是未来趋势的问题我们今天暂不做讨论,但折叠屏推动手机向三维层面的革新一定会提升手机的生产力。
第二是交互操作,手机目前的操作主要是触控,毕竟上一个提出革新手机交互方式的TNT现在已经土埋半截。
语音的交互方式虽好,不过由于语音助手对于语义的识别能力仍旧较差,因此触控仍旧是手机主要操作方式,对于手指在有限屏幕尺寸上进行点控,远比不了历史早已证明当今生产力最高的鼠标加键盘来的便捷,这也为手机在生产力方面套上了第二道枷锁。
第三道枷锁就是多任务,手机由于前两道枷锁,到这一道其实已经没有什么谈论的必要了,毕竟这一块,手机可以说是完败,且不说手机,即便是屏幕尺寸大上很多的平板,以iPad为例:
iPad OS多任务分屏
苹果费尽心思推出的iPad OS在多任务处理上也还是不如电脑来的方便,毕竟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交互方式。
而有意思的是,MIUI 12这一次拿出了自己对于手机多任务处理的理解,自由分屏设计,不论是下拉通知,还是进行上滑都可以将分屏应用以悬浮方式“钉”在屏幕上:
MIUI 12自由分屏
这种设计其实有些类似于iPad OS上的多任务分屏思路,小米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可以将信息呈现量再提升一个等级,然而这还远远不够,以处理文字为例,快捷的粘贴复制,依旧难以实现,而在这方面,小米并不孤独。
几年前的锤子其实也拿出了自己的理解,那便是一步,在各个应用之间的信息交换,但可惜由于学习成本过高,锤子的这个功能并未得到推广。
有这些尝试是一件好事,毕竟在便携性上来说,手机有属于自身的优势,这也是iPad敢于喊出那句“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的宣传语底气所在,在轻办公方面,手机平板还是占有一定地位的,这也是我们希望厂商能够在折叠屏上继续钻研的原因,能够将手机平板打通,硬件能够做到,其实决定他能否走向消费市场的主要因素是人们对于这两种屏幕尺寸设备交互的思考,手机形态的交互和平板形态的交互,其实还是有许多地方不同的,而这很有可能是下一个操作系统的风口,谁不希望能够除了苹果和安卓之外再多一种选择呢?
MIUI 11到12我们看到了小米其实还是对于这个十周年之作所花费的心血,不管是系统“表层还是“内衬”,小米都希望给用户呈现小米自身的思考,毕竟MIUI从2010年发布,走过十年时间,一直都站在国产定制UI的第一梯队,不管是开放性还是其他方面,我们其实很开心小米从来没有不思进取,相反,小米一直在琢磨用户的心思,毕竟如果用户不喜欢,MIUI这个从最开始就主打用户参与感的操作系统就不会做出这些新的改进。毕竟安卓已经摆脱了卡顿的帽子,我们也希望它变得更为精致。所以无论方向对错,小米一直在展现出自己的努力,消费者乐于见到,也希望见到。
更多精彩推荐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