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三度闯关、引入红杉,这家公司今日IPO,基因检测赛道未来几何?

由 问成风 发布于 科技

4月13日,诺禾致源终于如愿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交易代码688315,开盘价25元,市值近百亿元,成为资本市场上的“NGS科研服务第一股”。

截至发稿,诺禾致源实时交易价 (数据来源:富途证券)

诺禾致源开盘现场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这一天,距离诺禾致源第三次发起IPO闯关,过去了9个月。尽管如此,相对诺禾致源这些曲折的上市之路,总算是好事多磨。

IPO风波与进击的2019年

提到诺禾致源,很多人第一反应便是科研服务商。随着服务规模不断做大,有人甚至私下揶揄诺禾致源是测序圈的“富士康”工厂。但少有人知道,诺禾致源赖以起家的,是一门小本生意。

2011年春天,李瑞强从华大基因副总裁的位置上离职,在北京六道口创办了诺禾致源。

北京六道口地处海淀区高校林立的学院路,紧挨着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彼时,生命科学的研究刚刚进入分子时代,许多科研团队希望在研究中引入基因层面的数据,却苦于现有技术下很难理出分析头绪。所以当李瑞强通过自己开发的生信分析软件,为周围高校研究团队提供数据服务,让他们能够快速从海量生命数据中提取线索,研究效率大大提高。

早期,诺禾致源并没有设置实验室,李瑞强会带队进入客户实验室,与研究团队一起工作。

在华大基因历练9年,当时的李瑞强已经是国内基因测序领域颇有影响力的人物。2002年,从东南大学应用物理专业毕业后就加入华大基因,李瑞强是国内最早接触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的一拨人。从生物信息部项目组长成长起来,李瑞强在华大基因实现了国内基因测序史上的许多第一次。2008年,李瑞强和华大基因团队在《NATURE》上发布了首个大熊猫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果,曾在国际上引发巨大反响。

2011年前后,华大基因的业务重点从科研服务转向临床应用,李瑞强却不愿意转移注意力,选择了创业。而配置大规模的测序服务能力,是到诺禾致源创业第三年才着手的工作。

随着生信服务的数量越来越多,李瑞强发现不同技术平台来源的数据可能会取得差异较大的上机分析结果,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于是,诺禾致源开始自建基因检测平台,向产业链上游延展,输出标准化的生物数据。此后10年间,诺禾致源逐渐通过de novo测序技术,持续拓展业务版图,巩固在基础科研服务中的竞争优势,服务国内外用户超过4000家。

de novo测序,即基因组从头测序。高通量测序过程是首先将完整的 DNA 打断成小片段,小片段上机测序所得到的序列信息再经由生物信息技术拼接、组装形成完整的基因组序列。传统的全基因组测序依赖于同物种的参考序列,即:在经生物信息技术手段作拼接和组装时,参照了同个物种的典型序列信息,以降低组装拼接的难度。而对于全新的物种开展从头测序,并无参考序列,组装、拼接的策略和算法,与传统的全基因组测序完全不同,de novo 测序对分析者的生物信息学技术出了极高的要求

诺禾致源在业内首推基于de novo测序的泛基因组概念。

也就是说,生物个体的基因组信息对于某个物种来说并不全面,基于同物种多个个体的de novo测序推演物种的全基因组图谱,得到该物种的完整基因组遗传变异信息,成为下一代群体遗传研究的基础性技术。

基于泛基因组技术,诺禾致源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陆地棉、扇贝、藏猪、金丝猴、天麻、黄河鲤等物种的基因组图谱构建工作,完成800余个重要物种的基因组图谱构建。近年来,全基因组de novo测序需求发展迅速,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于数年内完成地球上所有已知物种的基因组测序。

此外,诺禾致源结合科研服务不断发展的需求,陆续配置了表观组学测序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等。如果用基础科研服务收入计算,到2019年,诺禾致源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服务商。

诺禾致源的出海战略从创立的第二年就开始,并于2016年起正式设立海外实验室,面向Stanford University、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Genome Institute of Singapore 等境内外一流科研院所提供本地化服务。目前,诺禾致源业务覆盖全球约 70 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期内来自于中国大陆以外的主 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报告期各期分别为 31,443.30 万元、47,021.97 万元、 52,664.62 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9.87%和 30.64%和 35.40%, 2018 年至 2020 年复合增长率为 29.42%。

行进中的慢变量

诺禾致源上市后,国内基因检测的资本市场进一步拥挤。从上游平台到中下游应用、服务,从科研服务到优生优育、肿瘤诊疗,每个赛道都挤进了至少一家上市公司,贡献近1300亿元市值。如果以BBC Research统计的全球基因检测市场138亿美元市场规模计算,资本市场上的基因检测项目已经近乎饱和。

不过,整个2020年,一级市场的基因检测项目一转前两年的颓势,斩获了大量融资。思路迪、鹍远基因、臻和生物、卡尤迪、吉凯基因等来项目不断刷新基因检测企业融资金额的上限。

所以,基因检测赛道还会是好赛道吗?

答案是肯定的。左手技术优化、右手需求升级,基因检测的市场空间理论上市足够大,并且持续迭代新场景、释放出来的增量空间,仍在不断推高基因检测市场的天花板。

不过,基因检测市场已经过了新手福利期也是事实。对于未来的基因检测企业而言,仅仅具备技术平台和开发实力,显然不再能说服市场。

一方面,未来的基因检测企业必须具有与团队综合实力高度耦合的应用场景渗透能力。从前文对诺禾致源的盈利能力分析可以看出,基因检测行业的毛利率从科研服务、临床服务到IVD,是不断上升的,对应难度也在升级。基因检测企业如果想获得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必然需要沿着毛利率升级的路径向上走。相对而言,抢占临床应用场景是经过市场验证的做法,业内很多企业也正在这样做。这一点从过去几年的肿瘤NGS混战、去年的mNGS融资热和今年的肿瘤早筛大爆发,可以看出一二。

另一方面,除了应用渗透能力,商业韧性也是基因检测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经过近20年发展,基因检测技术本身已经逐渐走下神坛,市场不会再为它的前沿性买单,如何结合现实需求打造高性价比产品?如何打造高效的商业渠道网络、快速触达终端用户?如何在飞速变化的市场中,不断调整生长节奏?都是基因检测企业未来站稳脚跟需要考虑的问题。

总之,我们愿意相信基因检测的未来,就像我们也愿意相信基因产业的未来,毕竟技术美化生活始终是趋势。

文中经营及财务数据来源:诺禾致源《招股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