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世界顶级材料专家,两弹元勋姚桐斌,46岁生命被闷棍终结

由 钭翠娥 发布于 科技

1922年,姚桐斌出生在江苏无锡黄土塘镇一个贫苦家庭,他家里三男五女,一家10口人全靠父亲做粮食生意养活,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在那个穷到活命都成问题的年代,姚父却清醒的认识到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再苦也要受教育,父亲将姚桐斌送进了学校。

姚桐斌和所有天才科学家一样,一入学便表现出了学霸应有的气质,门门科目考第一,这是学霸的基本功。但穷人家的学霸,往往会数次辍学,然后总会有老师、校长慧眼识人,坚持让他继续学业,姚桐斌也是这样。

借着老师与校长的支持,他成功考进了无锡一中,然后再几经辍学、复学、兼职打工赚学费,这些穷人家孩子所需要经历的一切,他都没能幸免。

1941年,他以江西省高考第一的成绩同时被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正大学(今江西师范大学)、湘雅医科大学(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等7所大学录取,最终出于对矿冶专业的热爱,他选择了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上个世纪科学家的成长之路都惊人的相似,以最优成绩进入大学,在某一次机遇中公费出国深造,最后经历周折回到积贫积弱的祖国,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奉献一生。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科学家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拥有最强战斗力的人,也是各国家都争抢的人,姚桐斌也是如此,但他和其他科学先辈一样,从不留恋外国的机遇,毅然回到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

1957年,姚桐斌回到中国,到刚成立不久的导弹研究院工作,负责筹建一个研究所。

1962年,姚桐斌被任命为703所所长,这是当时中国唯一的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现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材料工艺研究所)。

当时是中国航天事业刚起步,而我国工业材料极其落后,就连低合金钢都生产不出来,更别说航天材料了。关于航天需要从零开始,航天材料是尖端武器的基础,如果材料问题不能解决,一切构想都是空谈。

而钎焊合金是航天材料中的最重要的,此时,根本得不到任何国家的支持,就连苏联老大哥都袖手旁观,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姚桐斌带领703所的同志,争分夺秒,经过反复分析试验,他们只用了2个月不到的时间就生产出了高温钎焊合金。

研究出高温钎焊合金后,姚桐斌又将“火箭发动机燃烧时,会产生3000度高温,容易烧坏零部件”这个问题纳入研究课题。

他们将新研制的材料应用于新型号火箭上,不但降低了火箭发射时的高温,还提高了比推力,增加了射程。

1963年,在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英国的冶金专家问他,你为什么要舍弃我们提供的优厚条件,而回到中国去呢?

姚桐斌坦然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当年出国就是为了现在回国。现在中国还比较落后,但将来中国一定会强盛起来。”

1960年到1965年,姚桐斌带领着703所开展了500多个研究课题,而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80%都应用到了如今的航天事业了,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姚桐斌刚回国时,在研究生招待所里邂逅了一位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女孩,而这个女孩就是他的妻子——彭洁清。

几十年后,当彭洁清女士回忆他们的初次见面时,她说:他1米77,又高又帅,她第一眼就被他吸引了,两人一见钟情。

结婚后,两人相濡以沫,彭洁清对姚桐斌的工作非常支持,姚桐斌的工作是保密性质的,什么都不能说,经常不能回家,甚至连妻子生孩子他都不能在身边陪伴,但彭洁清女士从来没有抱怨过。

相知相爱是不容易的,一生中能遇见一个对的人,理解自己的人更是几万分之一的机遇,但这样的幸福却在1968年6月8日被彻底打破了。

那天是星期六,姚桐斌无端遭到一群自称是““无产阶级革命派”的殴打,最后被一根铁棍重击后脑,不幸遇害,只留下彭洁清和三个年幼的女儿。这群暴徒把他当做是“反动学术权威”,他们只知道发泄自己心中莫名其妙的恨,却不知道姚桐斌为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

正义只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这事件传到周总理耳中之后,他非常气愤,立马要求公安部彻查此事,同时也下令保护有贡献的、需要保护的科学家。姚桐斌遇害一事,保护了许多科学家,只可惜他自己却为此付出了生命。

1976年10月,彭洁清女士以受难者妻子的名义,以三个孤女母亲的名义,为姚桐斌喊冤叫屈。1979年,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行凶者分别判处于某有期徒刑15年,高某有期徒刑12年。

1983年6月1日,姚桐斌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85年,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9月,彭洁清被中央办公厅邀请去参加“两弹一星”元勋颁奖大会,姚桐斌被追授为“两弹一星”元勋,那一刻,距离姚桐斌牺牲,已经过去31年了。

为了缅怀姚桐斌,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姚桐斌老家的故居旧址上,建成了姚桐斌纪念馆,2005年11月12日,姚桐斌故居经修复后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2000年9月15日,姚桐斌铜像正式在703年揭幕,钱学森为此题词:“鞠躬尽瘁为航天,德昭日月感后人。”

他的一生虽短暂,但却很辉煌,他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名字应该被每一个中国人铭记。

中国已经越来越强大了,中国的科研事业已经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平,这一切都归功于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科研人才加入中国的科研事业。

而这一切最终都归于我国越来越好的教育体系,正如周总理所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是因为我们曾经历过一个充满国耻的清末时代,所以明白教育才是国家崛起的根本。从民国开始,便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正是这些人推动了中国,为中国成世界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