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关闭朋友圈广告有多难?13个步骤点击16次 只能关半年

由 甫全胜 发布于 科技

.tech-quotation{padding:20px 20px 0px;background:url no-repeat 0 0 4b729f !important;}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快来新浪众测,体验各领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

“原来朋友圈广告是可以关闭的,但是这十几个步骤也太难了吧,再关一次我都忘记怎么关了。”在接受《消费者报道》采访时,一位微信用户无奈地说道。

2015年1月,微信正式上线朋友圈商业广告,首批共投放3个广告,每个投放1000万用户,一共3000万个。自此,朋友圈广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不过,对于出现在朋友圈中的广告,用户们褒贬不一,对朋友圈广告侵犯隐私、朋友圈广告难以关闭的质疑从未间断。据《消费者报道》统计,要想关闭朋友圈的个性化广告,至少需要经过13个步骤、点击16次,并且只能关闭六个月的时间,不少用户甚至根本不知道可以自由选择关闭朋友圈广告。

就微信朋友圈广告存在的问题,《消费者报道》向腾讯公司微信业务公共关系相关负责人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前未获任何回复。

侵犯隐私?用户吐槽朋友圈精准推送广告

“微信是怎么知道我是吃货的,打开朋友圈经常看到食品广告。”微信用户云平告诉《消费者报道》。

据云平介绍,自己平时喜欢烹饪各种菜式,也关注了很多食品类的微信公众号。云平提供的几张朋友圈的截图显示,在最近5天时间内,她的朋友圈出现了CoCo奶茶、伊利安慕希等关于食品的广告。更令云平感到不安的是,奶茶广告推荐的门店就在她住址的附近。

无独有偶,另一位微信用户小程也表示朋友圈广告与自己的日常喜好高度重叠的问题。作为数码产品爱好者,小程的朋友圈经常出现关于数码产品的广告。“不仅有数码产品的,我跟朋友在微信聊了成人教育的事情,没过两天朋友圈就出现了备考研究生教育机构的广告。”

▲各种微信朋友圈商业广告

在采访的过程中,《消费者报道》发现不少微信用户都有接收到朋友圈广告的经历。对于微信这样一个私密的社交软件而言,频繁出现的朋友圈广告似乎已经在侵犯着用户的私人领域,让部分用户无法接受朋友圈广告的存在。

不过,对于用户质疑微信侵犯隐私的行为,腾讯方面表示否认。

该文章还指出,腾讯的广告投放标签是针对用户群体而非单个用户。“一般来说,广告主会选择把广告投放给设定的目标人群,通常投放的人群非常广,因此很容易出现用户收到的广告‘恰好’和自己日常聊天/浏览内容相似的巧合。”

关闭朋友圈广告:至少13个步骤、点击16次

虽然腾讯方面否认监测用户信息,不过这样的说法似乎并不能真正打消用户的疑虑。那么,朋友圈的广告可以关闭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实际上,点击广告右上角的“我不感兴趣”,只能屏蔽单条广告,要想关闭朋友圈广告,还要经历更加复杂的步骤。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用户根本不知道朋友圈广告是可以关闭的,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关闭朋友圈广告。

▲点击广告右上角的“我不感兴趣”只能关闭单条广告

《消费者报道》尝试关闭朋友圈广告,发现至少要经过13个步骤、点击16个次,具体步骤如下:

打开微信App——点击“我”——点击“设置”——点击“关于微信”——点击《隐私保护指引》——点击“第9条 其他”——点击《隐私政策》——点击“广告”——点击“关于广告”——点击“如何管理您看到的广告”中的“管理”——点击“登录”——选择QQ/微信登录——关闭“个性化服务设置”中4个相应的按钮。

▲关闭朋友圈广告至少需要经过13个步骤、点击16次

上述关闭朋友圈广告的过程,一共需要经过13个步骤,点击16次才能完成。如果选择QQ登陆,则还有“一键登录”“允许打开其他应用”“登录”等步骤,则要点击19次才能关闭朋友圈广告。

“原来朋友圈广告是可以关闭的,但是这十几个步骤也太难了吧,再关一次我都忘记怎么关了。”云平向记者表示。《消费者报道》发现,关闭朋友圈广告过程中的部分按钮,被放置在页面底部或者穿插在长篇的条文之中,字体普遍较小,用户如果不仔细查看很难发现相关的入口。

值得注意的是,完成上述13个步骤后,关闭的只是朋友圈的个性化广告,且有效期只有六个月的时间,用户并不能永久关闭朋友圈广告。有效期过后,用户需要重复上述步骤再次关闭。

▲广告个性化管理只能关闭六个月

另外,在朋友圈广告个性化管理页面的底部,腾讯方面注明“在关闭该项服务期间,您仍可收到普遍投放的广告”。换言之,关闭个性化服务之后,用户收到的广告只是在相关性上有所下降,并不意味着广告的消失。

▲关闭广告个性化服务后仍会收到各种广告

《消费者报道》注意到,微信用户在注册时需要同意《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其中的7.3.4条规定:“腾讯有权决定将软件作商业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开发、使用本软件的部分服务为第三方作推广等。”在该协议中,腾讯承诺用户可以根据系统设置选择屏蔽、拒绝接收相关推广信息。

然而,要实现这一承诺并非易事。《消费者报道》尝试在微信APP中找到彻底关闭朋友圈广告的按钮,不过并未找到相关设置。

▲《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承诺可屏蔽、拒绝接受广告

“微信对关闭广告的设置不合理,如果软件协议规定用户可以屏蔽和拒绝接收广告,但是实际上又无法关闭,那么这就是一种违约行为。”法律从业者、知名法律博主郭小明告诉《消费者报道》。

郭小明进一步指出,企业为用户提供免费的App服务,开展商业行为无可厚非,要永久关闭广告也不现实。不过既然微信可以随时向用户推送广告,加上用户协议中有可以选择拒收广告的承诺,那么就应该让用户享受同等待遇,只需简单几个步骤就可以关闭广告。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锦林律师对上述观点表示赞同:“关闭广告推送的程序设定,属于腾讯为用户提供的互联网服务内容之一,将该程序‘繁杂化’确实会对用户带来较大的不便,从用户使用的角度上看确实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就微信朋友圈广告存在的上述问题,《消费者报道》尝试联系微信官方客服。对于“怎么屏蔽朋友圈广告”的问题,“腾讯客服”微信公众号的机器人客服给出的回答是“选择该条广告右上角>关闭当前这条广告”。至于如何永久关闭广告,机器人客服并未给出相应的回答。《消费者报道》多次拨打腾讯的客服电话,均无法接通人工客服。

就微信朋友圈广告存在的问题,《消费者报道》向腾讯公司微信业务公共关系相关负责人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前未获任何回复。

面对互联网信息霸权,消费者只能忍?

2015年1月,微信正式上线朋友圈商业广告,首批共投放3个广告,每个投放1000万用户,一共3000万个。自此,朋友圈广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朋友圈广告带来的各种问题,如隐私问题、霸王条款等,也在困扰着数以亿计的微信用户。

实际上,朋友圈广告只是当今互联网信息霸权的冰山一角。精准推送广告、大数据杀熟、不能屏蔽和关闭广告信息……一旦用户开始使用App,各种霸王条款便接踵而至。当企业使用先进的大数据和算法技术,试图更“懂”用户时,还需要考虑到这样的精准服务是否会超出用户的正常期待,让用户感到不安和被打扰。

对此,郭小明指出,在用户信息安全、个人隐私等问题上,互联网企业普遍通过设置冗长的电子协议并掺杂“霸王条款”、诱导甚至“强迫”用户勾选信息获取和使用授权、擅自监控甚至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等方式,来打法律的擦边球。如果用户反映自身隐私权受到侵犯,互联网公司均会用已获得用户授权为由脱责。

而在国外,针对个性化广告的问题早有大额罚单开出。2019年年初,美国互联网巨头谷歌就因违反了于2018年5月生效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关于数据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而被法国数据保护监管机构CNIL处以高达5000万欧元的罚款。

不过,可喜的是,随着人们个人信息权利意识的提升,加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权益也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马锦林律师指出,目前我国法律对于个人网络信息的保护日趋完善,最新通过的《民法典》设专章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并将如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均列入个人信息的范畴,今后互联网企业在获取和使用用户的以上信息时将会受到更加严格的规制,一旦存在过度处理的行为,即有构成侵犯用户隐私权的风险。

《消费者报道》认为,互联网企业在涉及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上,应该增加算法技术的透明度,并赋予用户自由选择和控制个人标签的能力。同时,消费者一旦遇到互联网平台侵犯自己信息权利的问题,也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