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调”就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是疫情控制的关键。新冠病毒看不见、摸不着,病毒从哪里来?会藏在哪里?这些都需要流调队员细致地“侦查”,从纷杂的线索中梳理出完整的传播链条,清晰复原患者活动轨迹,划定其活动场所,及时、全面寻找到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为下一步人员的隔离观察、场所消毒提供重要依据,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支撑。
流调员对顾客高频次接触的部位现场采样,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3月15日下午,记者跟随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个三人流调小组,前往确诊患者到访场所,亲历一次流调采样过程。
下午3时,流调员周毅、段晶晶、李振华接到流调任务出发。经过半小时车程到达流调点位。
流调员到达现场附近,选择露天通风处穿戴防护服。
这是一家便利店,此前患者曾经到访过。三人在附近停车场停好车,就地更换防护服、准备相应器具。他们随身携带两个装满防护用品的箱子和几个标明“医疗废物”的黄色塑料袋,还有两大喷壶消毒液。
进店后说明来意,周毅、段晶晶开始对店员和店内情况进行询问,并对顾客经常接触的柜台、门帘、把手等部位进行采样。同时,李振华开始调取店内监控录像,对相应时间段的影像逐秒查看,复原患者在店内的每一步行动轨迹,并对轨迹上的相应点位进行采样。由于确诊病例与店员有过接触,周毅、段晶晶还要为店员进行核酸采样。历时一个半小时,该场所一共采样25个点位,五人进行核酸采样。
每完成一个点位的采样,流调员都要更换防护服,并将使用过的防护服密封并消毒。
“一般情况我们要对患者居住环境、就诊经历、行动轨迹等情况进行刨根问底式地询问,让病例尽量详细回忆行动轨迹,我们再根据病例提供的信息,确定需要流调的场所和人员,然后第一时间进行流调。我们到现场越早,越快摸清情况,就能越早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依据。可以说我们是在跟病毒抢时间。”周毅说。
流调员李振华在逐秒查看监控录像,并对流调对象的具体行踪进行准确记录。
流调工作并非只靠专业部门独立完成。疫情来势迅疾,短时间内就需要很多人手,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流调员100多名,来自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个部门。此外还有分散在各个街乡社区的流调员500多人,街乡的工作人员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来配合流调员工作。他们往往相互并不熟识,但会根据需要随时组成团队,相互配合。
朝阳疾控中心100多名流调员分不同小组,保证24小时流调岗位有人值守,确保疫情第一时间有人处置。
完成便利店的流调工作,周毅、段晶晶、李振华又对邻近另外两处场所进行流调。全部工作完成时,路两侧的灯已经亮起。
三个点位的流调采样完成,已是灯火阑珊。
坐在回程的车上,周毅才说起中午饭还没吃,此时已经是晚上7点45分了。周毅介绍,他们平均下来每人每天要外出三次流调,刚完成的是她今天的第二趟,还不知道有没有第三趟。
回到疾控中心,流调员还要将流调记录等信息及时录入电脑,上传系统。两个多小时的流调,记录密密麻麻写满了几页A4纸。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24小时连轴转成了流调员的日常,所有拿到的信息,都要第一时间写进报告里。高峰时期,流调组一天能交出多达20份流调报告。
对于一个确诊病例,流调员要将各方面信息进行汇总,才能研判病例的准确轨迹。
每公布一位患者的行动轨迹,背后不知有多少流调员洒下的汗水,他们不分昼夜、不畏风险,只为家家平安,与病毒赛跑。
(原标题:与新冠病毒赛跑)
来源:北京日报 文/摄 记者 程功
流程编辑:u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