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份“礼物”凸显“工匠精神”

5份“礼物”凸显“工匠精神”

  “五一”劳动节就要来了,劳模以什么表达节日心情? 

  4月29日,中央宣传部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来自基层的工人党员和劳动模范每人展示一份“礼物”,他们的开场白也就从这些“礼物”开始。 

  “我带来的是这台吊机模型。”首先发言的是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班大班长竺士杰。他向记者介绍,工作中真正使用的吊机有49米高,他就长年工作在位于40多米高空的司机室里,弯腰、低头,对准集装箱只有几厘米直径的锁口,着箱、闭锁、拉升、落箱、开锁……动作一气呵成,仿佛在高空中完成“穿针引线”。从业20多年,竺士杰探索出一套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竺士杰桥吊操作法”,目前已更新迭代至3.0版本,“完成一对集装箱的吊装只需要1分多钟。”

  他们带来的“礼物”都是自己日常工作中的发明创造和工作成果。 

  一个约10厘米长、像小锤子一样的小工具,却可以解决大问题。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宿州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员、“启金工作室”负责人许启金,手里就拿着这样一个小工具。他说:“这叫拔销器,用来拆开输电线上绝缘子串的保险销。”以前工人用钳子拔保险销,既费力又容易伤到手和绝缘子。借助许启金发明的这个第三代拔销器,轻轻松松几秒钟就能拔掉一个销子。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航空部件厂“薛莹班”荣誉班长薛莹体会到的是铆钉与飞机质量的关系。“一颗铆钉的质量决定了飞机的质量和安全。”薛莹展示着手中的一个铆钉拆装器。这是她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愿意做这样的铆钉,铆在合适的位置上,恪尽职守、踏实进取,实现自身最大的价值。”

  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班组副班长陈亮是中小民营企业的代表。他致力于各类工业模具的研制和生产,经他之手研制出来的模具,精度可以控制在1微米之间,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大家可以看看我手中的航空发动机喷油嘴,它中间的小孔是8字形的,精度越高,就越省油。”正是有了一批像陈亮这样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才能使我们能尽快突破“卡脖子”技术,让图纸上的设计早日变成现实。

  “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它永远不会堵车……”来自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分公司清华营业部的揽投员康智展示了一辆绿色的三轮快递车模型。90后的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已有10年揽投员“工龄”,“我们的快递业务越来越多元化了,从以前主要送信、送报,到现在的物流包裹、国际快递;从以前送封信都要好几天,到现在的半日递、次日达、次晨达;无人机、无人车、快递柜等无接触式送件服务更加方便安全,新能源汽车在快递行业的普遍使用贯彻了绿色、节能、环保理念……”10年来,康智每天奔行在首都的大街小巷,累计投送邮件28万件,也见证了我国邮政快递业的日新月异。

  5位来自基层一线的工人党员、劳动模范,年龄跨度从60后到70后、80后、90后,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取得优异成绩。他们以自己的劳动节“礼物”生动诠释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经济日报记者 李丹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85 字。

转载请注明: 5份“礼物”凸显“工匠精神”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