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从"小作坊"到"大产业" 探访河间玻璃40余年的发展之路</p>
河北新闻网讯(胥敏、柳青)河间不止有驴肉火烧,还有闻名世界的工艺玻璃。
7月6日,河间市市长王少杰携当地2家企业代表现身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河间市委市政府、河北新闻网共同承办的"市长当主播,谈谈特色产业经·河间站"演播间,和全国网友们畅谈河间工艺玻璃产业经。
河间市长王少杰畅谈工艺玻璃产业经。
说起河间工艺玻璃的成绩,市长王少杰非常自豪:"2015年8月,河间市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工艺玻璃之都'荣誉称号,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市。2017年1月,河间市又被中国日用玻璃协会评为'中国耐热玻璃生产基地'。"
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正在展示其公司的代表产品之一——磬鸣。
在演播间,只见两只杯壁很薄的红酒杯轻轻一碰,便发出了清脆悠扬的声音,且余音绕梁,久久未能散去,这是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展示的其公司代表产品之一——磬鸣。据王少杰介绍,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是河间玻璃企业的领头羊,也是全球最大的手工吹制耐热玻璃制品生产企业和国内首家耐热玻璃上市企业,与星巴克、康宁等国际知名品牌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永华汇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目前已打造出"北大史""玉见"等自有品牌,其中"玉见"品牌的十二花神系列茶杯,是和景德镇共同合作研发的手绘产品,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
永华汇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代表正在展示"玉见"品牌产品。
其实,从"小作坊"到"中国工艺玻璃之都",河间市的工艺玻璃产业不过才40余年。
据悉,20世纪70年代,河间工艺玻璃产业起步阶段仅局限于工业仪器、工艺装饰品两个领域,主要生产烧杯、量杯、试管、水具等传统玻璃制品,明尚德和永华汇两家企业最初也都是手工作坊。
明尚德公司的代表正在介绍其公司产品。
1977年,县工艺玻璃厂开发出自然景口杯、花瓶等25种新产品;1978年生产的仿古花瓶畅销省内外;1987年日本客商订购了25万元的仿古花瓶产品,河间工艺玻璃制品首次打入国际市场;1990年,花瓶、花叉等工艺玻璃制品出口达到1万件,产品远销54个国家和地区。
而今,河间市工艺玻璃产业形成了工业仪器、工艺酒具、工艺茶具等七大类、上千个规格产品体系,40多年前的"小作坊",一路发展成了"大产业"。据介绍,河间市现有注册企业252家,近20家企业取得了自营出口权,全市工艺玻璃产业从业人员近6万人,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年消耗玻璃10万吨。
图为尚德玻璃博物馆一角
河间工艺玻璃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分散的家庭作坊到规模生产,从贴牌代工到拥有自主品牌,从手工操作到引进机械加工,从主攻国内市场到站上国际舞台。近年来,随着玻璃作为食品最安全的包装材料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安全健康的高硼硅玻璃日用品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高硼硅耐热工艺玻璃制造产业异军突起,目前已成为河间工艺玻璃制造产业的主导力量。
在培育工艺玻璃产业上,河间市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王少杰表示,河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工业设计为抓手,推动河间工艺玻璃产业创新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品牌化、艺术化、高端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新路。
在工业设计上,市委、市政府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先行,编制了《工艺玻璃产业发展规划》,定位打造以日用玻璃为主体,以艺术玻璃、装饰玻璃为特色,以灯工玻璃为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工艺玻璃产业基地。据王少杰介绍,河间市玻璃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5.5%。
在艺术交流上,河间从2016年开始,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清华美院已联合举办了四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三届"中国·河间国际灯工艺术节",为河间市工艺玻璃制造"产、学、研"对接和转化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在校企协同上,与中国工艺美协、清华美院等一批知名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关系,借助于院校的智力和学科优势,不断推进产品和生产流程设计创新,促进工业设计与玻璃制造加快融合,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在产业集群上,以集聚优势加快塑造工艺玻璃特色名镇。围绕破解群体大、个体弱这个现实瓶颈,市委、市政府坚持高点定位、整体布局,引进澳林控股集团,实施了总投资100亿元、规划占地1500亩的玻璃智造产业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