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实验,却得到颠覆认知的答案,甚至对宇宙产生怀疑
人类在探索各领域未知的同时,实际上一直没有放弃对自身的探索,因为从某种角度上看,人类自身隐藏的秘密,其实不比宇宙中隐藏的秘密少。
甚至有科学家曾放言:人类只要研究透了自身的起源问题,那么自然也就明白了宇宙的起源问题。而他的这话也和一句古老的哲语产生了呼应:万物皆有联系。
事实上,在量子理论尚未完善的时候,人们认为这句话仅仅是一句非常有深意的哲学语言,根本不会将它和指导人类前进的科学联系在一起。
然而,随着量子理论的不断完善,一些现象不断颠覆着我们的认知,而此时万物皆有联系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哲语,反而揭示了深刻的科学依据,或者说科学道理。
在量子力学中,量子纠缠绝对是对“万物皆有联系”最好的证明。最开始的时候,科学家们认为量子纠缠只能发生在同源粒子之间,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惊讶的发现非同源粒子之间也能够实现纠缠。
这个发现是极为惊人的,因为这意味着夸克很可能不是最小的基本粒子,一定有着某种“同源”的东西,将两种不同粒子联系起来,那么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呢?科学家们做了许多实验来寻找。
这些实验中,知名度最高的应该就是“巴克斯特效应实验”。美国格罗斯大学克里夫·巴克斯特发明了一种极为特殊的检测仪,或者说另类的测谎仪。
而与平常的测谎仪不同的是,这个检测仪不仅能够检测生物的情绪是否稳定,还能够检测植物的各种反应。
实验中,巴克斯特将检测仪和植物相连接,然后拿出火源靠近被检测植物,在靠近的过程中,机器显示数值明显升高,这表明植物可能处于惊吓状态中。而当拿走火源的时候,机器显示数值缓慢降低,直至最后完全变成开始状态。
这个奇特的实验结果让巴克斯特异常激动,因为这意味着在我们看来毫无情绪、毫无意识的植物,实际上也有着基本的情绪和意识表现,
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巴克斯特又用机器对25种植物进行了相同的实验,而实验结果表明他的推测没有错,植物面对威胁生命的危险会有明显的情绪反应。
不只是巴克斯特,来自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的生物学家莫妮卡.加里亚诺,同样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只不过她的实验并未用到任何仪器。
实验中,她将含羞草从高处抛落到地面,反复很多次之后她发现,在开始抛的时候,含羞草还会将叶子闭合,等到几次之后它的叶子就不再闭合。
莫妮卡推测,含羞草叶子数次之后不闭合的原因可能是,它认为这种抛落不会对自身造成损伤,所以不再表现出自我保护的形态。
为了排除含羞草不是因为疲劳才不闭合,莫妮卡将又将同一株含羞草放到了不断抖动的机器上,这次含羞草很快闭上了它的叶子。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其实和巴克斯特实验得到的结论类似,即植物可能也拥有独立的意识,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它会和人一样有应激反应。
如果说这两个关于植物的实验,已经让你有些合不拢嘴的话,那么下面的实验相信会彻底颠覆你的认知。
因为怀疑非同源粒子之间的“纽带”是人类至今没搞懂的“意识”。专家们将巴克斯特实验使用的检测仪进行了改进,大幅度提高它的精准度以及灵敏度,然后将之连接到了石头上。
和巴克斯特实验过程一样,实验者也用火靠近石头,而这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检测仪上的数值竟然发生了变化,火离石头越近,数值变化的幅度越大,这和植物的反应相同。
如果植物拥有意识还说得过去的话,那么石头拥有意识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但是如果石头没有意识,检测机器上的数值为什么会变大呢?甚至还跟随火源的位置产生相应的变化。
或许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万物皆有意识”这句话并不是简单的哲语,而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直描述。
为了避免出现巧合,研究人员又用许多无生命的东西进行了实验,而实验显示它们都能够让仪器的数值产生变化。
对于这种结果有研究者表示, 无生命物体产生的数值变化,可能并不能证明它们拥有意识,只能说明它们内部的原子在不停地震颤,而这也是数值变化的唯一原因。
当然了,无生命的物体究竟有没有我们理解中的“意识”,还有待科学家们做进一步的研究观察才能确定。
不过,倘若未来有一天那些看似“死物”的东西,真的被证实拥有“意识”的话,我们就能够肯定的说,“万物皆有意识”就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描述,届时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将会前所未有的透彻,离宇宙的本源秘密也将更近一步。
更主要的是,如果宇宙中万事万物都具有“意识”,那么或许也就能证明宇宙是个我们无法理解的存在。如果硬要类比的话,它可能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电脑有些相似。
不过和电脑不同的是,电脑运行所需要的能源是电,而宇宙运行所需要的,可能就是万事万物都具有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