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米歇尔教授做了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研究团队招募了600多名四岁儿童参与这个实验,之后将他们带到一个空房间。这个房间里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的都是孩子们爱吃的棉花糖、饼干、糖果之类的零食。
接下来,研究人员会告诉孩子们,”他现在需要离开房间15分钟,如果等他回来后,棉花糖还在他们桌上的话,作为奖励,他会再给他们一颗棉花糖。“
说完之后,研究人员便离开了。
对于正处于活泼期的孩子来说,15分钟都呆在这个空房间里是漫长且无聊的。
所以,一些小朋友很快就放弃了奖励,拿起了桌子上的棉花糖吃。甚至个别孩子在研究人员出门后的几秒中里就缴械投降了。
当然,也有个别孩子通过唱歌,闭眼睛,东张西望等方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此坚持不去吃桌上的棉花糖。
实验结束后,坚持时间最长的是一位小女孩,她的名字叫苏珊·沃西基。
40年后,这位在棉花糖实验中拿到第一名的小女孩,已经成为YouTube的CEO,被称为”谷歌之母“,在2019年被评为全球科技业领导者第八位。
据称,苏珊·沃西基从小便展现出不同常人的逻辑,坚强的内心与极强的耐心。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她如此优秀又如此坚韧?
其实,“棉花糖实验”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学习中,自控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里不可忽视的一个能力。
自控力决定人生高度,要给孩子从小培养
一个人功成名就,或许需要同时满足很多条件,而潦倒一生,只需要缺乏自控力就够了。许多儿童教育专家认为:自控力,比智商更能决定孩子的未来人生高度。
我们常常可以在身边发现这样的例子:一些小孩智商特别高,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学会别人半天都学不会的事情和知识。
但是这么天资聪颖的孩子却学不会对不良诱惑的拒绝,在游戏,网络的稍稍勾引之下就溃不成军。
尽管许多人劝导,他们自身也很清楚这么做带来的后果,但是最终他们还是妥协于诱惑和欲望。
说到底,就是管不住自己。
相反,另外一些孩子因为父母从小培养其自身的自控力,对外界的不良诱惑有着明确的抵抗意识,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且有条不紊地执行,诱惑自然不会动摇他们的内心。
除了以上影响严重的事情以外,自控力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拥有自控力的孩子,往往对自己需要做的事有十分坚定的信念,而注意力集中,更愿意独立思考如何做成这件事,然后再去搜集相关的知识信息。
这是他们希望自我对事情能有一个正确和全面的认识,以此来确定自身对这件事的观点,想法。
当然,如此认真的做某件事也是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因此,从眼前看,自控力能帮助孩子养成独立自发的性格和负责的态度,从长远来说,也能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选择上避免误入歧途,攀登更高的人生高度。
那么,对孩子人生发展如此重要的自控力,又该怎样去培养呢?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信任和尊重是基础
自控力的培养需要信任来浇灌,需要让孩子相信自己,相信父母。
如果孩子不断被父母否定,长此以往,缺乏自信的孩子也会否定父母,变得不安,很可能会性格畏缩,没有主意。
所以,相信孩子,信任是培养自控力必不可少的一步。
作为父母,在安全的前提下,知道什么事情是对孩子来说正确的,自己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完成某件事。
在孩子看来,这便是是父母向他们表达相信的含义。
当给予孩子足够多的信任时,孩子的心里会对这个世界充满底气与信心。在一些时候,甚至会打破常规,主动地去尝试一件新事物。同时,正是因为底气和信心,在他人诱惑或者内心诱惑时,会选择说“不”,坚持做自己的事。
尊重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是培养自控力的胚房
幼年的孩子或许都对父母说过类似这样的一句话,那就是,“你们能不能不要管我了?”
诸如此类的话语大多发生在,父母要求做的一些事情的时候。
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变得符合父母期望样子的事情。
但是,这样做可能会适得其反,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也影响了孩子自控力的成长。
尊重孩子,把做决定的权利还给孩子,孩子的自控力才有成长的机会。
所谓自控力,简而言之,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如果自己的事情都是他人做决定,哪有什么自控可言呢?那是他控!
让孩子自己做决策,自己规划自己的事情,时间久了,自然知道轻重缓急,学会控制的欲望,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结语:
和谐平等的亲子关系能增强孩子信心,也是孩子在与外界交流的底气之一。
在未来的道路上,这份通过家长尊重,信任所获得的高自控力,也会让孩子能更清楚,更正确地做出自己的选择,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幸福与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