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年前,一万光年之外的新星从何而来?
文章描述了天文学家近几年来对于1670年6月记录中爆炸的名为CK Vulpeulae的恒星一年多后逐渐从肉眼看不见的地方闪耀成明亮的光芒的原因的研究情况。
大概整整350年前的1670年6月,法国天文学家安特姆·沃图哈特(Voituret Anthelme)在北天球的狐狸座观测到了一颗新恒星。这颗新星,叫做CK Vulpeculae,翻译过来就是狐狸座CK。
一年后,这颗星才以肉眼看不见的光线逐渐消失。
该事件被归类为新星,一种灾难性的恒星事件,近年来,天文学家一直在努力揭开它的成因。但一项全新的发现给这项研究带来了变数。
据双子星天文台观测,狐狸座CK恒星实际上比天文学家想的还要远五倍。这也就意味着爆炸也比天文学家想的要强得多,能量高达25倍。围绕它的发光物质云也更快地向太空扩展。
自2015年以来,天文学家一直在探索狐狸座CK新星是两颗恒星碰撞的可能性。欧洲南方天文台的托马斯·卡米斯基(Tomasz Kamiński)和德国射电天文学研究所的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率领的团队发现了恒星碰撞的证据,他们的观测结果表明,狐狸座CK周围气体的质量和化学成分都非常高,这很符合两颗主序星相碰撞的结果。
2018年,他们的团队又发现了两项后续研究。卡米斯基和他的团队发现了一种铝的放射性同位素,这种同位素恰好与恒星的碰撞有一些关联,是科学家们多年以来一直在星际间中长期寻找的元素。
不过,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天文学家斯图尔特·艾尔斯(Stewart Eyres)领导的另一个小组研究了狐狸座CK星云的化学成分,他们发现了不应在两颗主序星碰撞后存在的分子。他们认为,这暗示了狐狸座CK来自白矮星和褐矮星之间的碰撞。
铝的同位素值得进一步检查,因此由印度物理研究实验室的班纳吉(Dipankar Banerjee)、英国双子座天文台的汤姆·盖博勒(Tom Geballe)和英国基尔大学的埃维斯(Nye Evans)共同领导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利用北双子星天文台的近红外光谱仪,对整个星云进行了红外成像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从那时起,事情开始变得有些奇怪。具体来说,狐狸座CK的外缘是双叶状气态结构,它里面发出微弱的无线电源(恒星或其剩余部分)爆炸。这些边缘中的铁原子显示红移和蓝移,光远离或朝向观察者传播时,波长会明显变长或变短。
这些变化比预期的要明显得多,这表明星云的膨胀速度比之前测量的数据要快得多。
班纳吉说:“我们没想到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结果。我们发现有些气体以每小时约700万公里(430万英里)惊人的高速行进时,兴奋极了。这暗示了狐狸座CK一个故事,与理论上的故事不同。”
如果物质移动速度超出了我们预期,就意味着这个物体应该也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所以研究小组开始着手研究。他们仔细研究了星云在10年来的速度和膨胀率,以及它在天空中的位置,并确定该天体离我们约1万光年。
这比之前的估计的1,630光年要远得多。如果物体距离地球更远,那它在1670年就得产生更大的能量,才能从地球上看见光。据该小组的计算,能量大约是之前估计值的25倍。
这比一颗新星能产生的能量还要多。这意味着我们得重新找出爆炸的原因。
埃维斯说:“就释放的能量而言,我们发现狐狸座CK 在新星和超新星大致中间的位置。 它是银河系中为数不多这样的天体之一,这类中间天体爆发的原因仍然未知。我想我们都知道狐狸座CK 不是什么,但没人知道它究竟是什么。”
这些罕见的天体被称为中间光度光学瞬态(ILOT),目前尚不清楚是何原因造成的。几篇论文指出中间光度光学瞬态是由双星系统产生的,其中至少有一颗恒星属于巨星,但这一假设尚未得到绝对证实。
研究人员还没有钻研狐狸座CK的可能起源。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这样做可能有助于解决中间光度光学瞬态的神秘性。
班纳吉说:“在这一阶段,很难对1670年狐狸座CK爆发的起源做出明确或令人信服的解释。即使在350年后沃图哈特有所发现,爆炸的性质仍然是个谜。”
该研究由《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接受,可在arXiv预印数据库中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