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后,在经历了马拉松般的“买买买”之后,不少“尾款人”却发现自己一些商品的价格,比自己购买的价格便宜;找商家协商“价格保护”时,商家却百般推诿。“说好的‘双十一全程价保’,我怎么又被套路了?”不少消费者直呼心力交瘁。
10月28日,翟女士花209元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空气炸锅,怕提前买不划算,她特意咨询客服“双十一”是否会降价。客服承诺,这款货品属于会员“双十一价格保护”产品,若有差价会返还购买者,咨询中客服并未向翟女士说明“双十一价保”的前提条件。“‘双十一’当天,这款空气炸锅的实付价降到了169.6元。我去申请价保,客服却以减少的费用非店铺优惠为由拒绝。”翟女士气愤地说,“从我交涉补差价开始,一天之内换了6个客服,有的客服说‘平台满300元减40元’的优惠不能补差价,有的则说‘30元小家电购物券’不能补差价。客服说法都不一致,我就更弄不明白了。”晕头转向的翟女士希望申请退款,客服又以超过了“7天无理由退款期限”为由拒绝了她。“我没想到平台优惠券不在价保范围内,他们承诺的价保有前提条件,却不明说,处处都是陷阱。”
无独有偶,孙先生通过该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背包,“双十一”当天背包的价格比他之前购买时又便宜了50多元。当他找到平台客服要求执行“价格保护”退差价时,客服以该货品随机赠送了一只保温杯为由,拒绝退补差价。然而在孙先生提供的商品订单页面看,背包的图片下,赫然印着“该商品可申请价格保护”的字样。最后,孙先生直接联系了出售背包的店铺,店铺倒是痛快地补偿了孙先生差价,这更让孙先生对电商平台的诚信充满了怀疑。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资深律师马玉珍在查阅了该平台的价保服务标准后称,从标准中看,并未明确说“满300减40的叠加满减券”是否在“不支持价保的情形”的范围,没有明确规定“不支持价保”的,就应该对消费者信守承诺。马律师建议,消费者网购时要尽量选择规范的网购平台;其次,要有足够的证据保存意识;再次,要及时关注已购商品的价格变化,并及时要求返还差价。最后,如权益被侵害,可及时向消协或平台投诉维权。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