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用电驱动,为何2/3轮车不算是新能源车呢?
这是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电动包括插电式混动、增程式电驱的汽车都被定义为「新能源汽车」;但是电动自行车和电摩却没有获得这种认证,似乎这是有些不太合理的吧,有些“因为车辆便宜就被轻视”的感觉——感觉非常不好。
然而区别定义的原因当然不是以车辆的价值高低区分,而是电摩尚未形成对动力电池的标准技术要求。
电瓶是什么概念
很多完全没有电动汽车使用经历,但是长期使用过两轮电动车通勤的司机,会习惯性地将这种汽车称之为“电瓶汽车”;然而这种叫法是绝对错误的,因为这些车用的压根就不是电瓶。
【动力电池】分为很多类型:
- 铅酸电瓶
- 镍钴锰
- 镍钴铝
- 钛酸锰
- 磷酸铁锂等等
其中只有铅酸电瓶应用于两轮或三轮电动车,以及那些所谓的“低速代步车”也不例外;但是关于低速电动车的资质合法化的讨论中,有了一项全新的要求——「车辆必须使用锂电池」。符合这个标准后的低速电动车,也许九月份之后就能获得机动车型的认证,届时大概率为持有C3驾驶证就能开了;这样的车也可能会是新能源低速汽车,找到答案了!
使用铅酸电瓶的车辆都不属于新能源!这是因为啥呢?
因为铅酸电瓶是一种很容易造成重金属(铅)污染的化学电源,其极板成本包括铅、二氧化铅,电解液用硫酸溶液还会有硫酸铅。然而铅也是一种比较有价值的元素,理论上是可以拆卸电池回收再利用的。
然而尴尬的问题是铅的价格并不是非常高,可是铅又容易造成对水源和土壤的破坏;所以回收铅则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流程以控制排放物,按照这个标准执行也就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了。结果则出现过一些非法回收报废电瓶而提炼铅的小作坊,电瓶的铅污染问题应当持续存在的。
其次电瓶车的生产与销售网络的成本投入都不是很高,一个小小的门店就能开一家电瓶车的专营店;而维修电瓶车的投入就更低了,包括回收电瓶也不例外。投入低则决定了从业门槛低,门槛低则销售网点会非常非常的多。
结果则是没有任何一个网络可以有效地监管电动车的销售与维修,电瓶的流向也就很难追踪;所以电瓶的问题确实是比较严重的, 包括汽车使用的启动型电瓶也不例外,这也是少数车辆用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启动电池的原因。
锂电池就环保了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客观来说任何化学电源都不能做到绝对零污染,但主流的锂电池要比铅酸电瓶理想太多,而且能够推动清洁电能的增长;相比燃油汽车也不例外,因为电池可以回收再制造,电机不需要机油,终端零排放也能大幅提升空气质量。
本篇要讨论的重点是“锂电池的去向”!各类锂电池的原材料成本都相当高,与其直接丢弃不如回收再利用更有价值;同时各类元素都没有重金属,充其量是过渡金属,所以锂电池确实要比铅酸电瓶清洁很多。
【溯源平台】是国家对于车企新能源汽车的溯源管理系统,生产的动力电池包必须编码并上传信息,车辆更换电池组、车辆报废、电池组拆解重组与二次制造等等流程,每一个环节也都需要重新编码并上传信息。
可以说汽车的动力电池管理是非常严格的,而且并不难管理;因为汽车制造商和销售商的成本投入是巨大的,即使是普通的销售网点最低也要投入数百万才能初见规模。在如此之高的成本投入下运营企业,从业者必然能学会如何遵守规则,否则要面对的结果可能是无力承担的。
【梯次利用】是锂电池与铅酸电瓶存在巨大差异,同时也是决定使用电瓶的两三轮车不算新能源车型的又一个核心因素;普通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在被汽车“淘汰”后,也就是因容量下降而更换以恢复续航之后——这些电池并没有报废。
因为容量下降20%或30%,车企往往就要为用户更换新的电池(电芯);也就是说剩余的电池的工况其实还是挺好的, 只是不太适合汽车继续使用而已。那么这些电池就能送到电力与通信行业使用,比如风电、水电、核电、光伏等清洁发电领域,以及铁塔之类的通信领域。
目前新能源发电增速慢的原因是储能有限,很多发电的模式要求24小时不变,有些发电方式是夜间的发电量更大;但是夜间的民电和商电的用量都要比白天低很多,所以也才叫做“谷电”。那么这些电能就要被浪费掉了,而如果通过大容量的储能电站将被浪费的“弃电”保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量大的时候输出,这是不是就能解决峰谷电耗差异的问题了呢?
随着大量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到清洁电能领域,储能电站容量不断增加,发电量也可以随之而增长;也就是说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越多则清洁电能占比越高,发电量增长程度也会越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