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祝贺!神十四发射成功!

由 简振武 发布于 科技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四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图片来源:央视直播截图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7时5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举行。
7时56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李尚福下达命令,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即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
【相关阅读】
6月4日消息,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由陈冬担任指令长。北京时间2022年6月4日上午11时,3名乘组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官网


陈冬:任指令长“挑大梁”,“有传承更有发展”
陈冬(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官网)

陈冬,男,汉族,籍贯河南郑州,河南洛阳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6年10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再次执行飞行任务、首次担任指令长的航天员陈冬对太空的渴望与日俱增。“原来是想上太空,现在是更想上太空,感受就是这么简单”。如今,他的太空之旅即将从六年前的驻留1个月变为半年。作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指令长,重返太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和空间站阶段前两次载人飞行任务相比,这次任务“有传承更有发展”。
陈冬表示,进驻核心舱继续开展相关实验工作是传承,而在三舱联手打造的系统更稳定、功能更强大、设备更齐全的中国空间站上,利用更好的平台做科技水平更高、更复杂的科学实验是发展。“空间站不仅是中国人的太空家园,还会成为科技成果的孵化器,服务全世界,造福全人类。”在任务末期,神舟十四号乘组还将以特殊的方式迎接神舟十五号乘组入驻轮换,届时会有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工作生活。
虽然神十四乘组是空间站任务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一个乘组,但12年的朝夕相处、2年半的任务训练,使乘组人员彼此间越来越熟悉、配合越来越默契。对此,指令长陈冬认为,整个乘组做到了思想统一,行动统一,目标统一,虽有压力,但更多的是坚决圆满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神舟十四号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关键一战,任务更重、难题更多、挑战更大,但我坚信,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全体科研人员的保驾护航,有科学扎实的训练准备,我们乘组一定会以满格的信心、满腔的热血、满分的表现,坚决完成任务,用精细保证精准,用精心换来精彩。”
刘洋:十年再磨剑,心仍怀山海
刘洋(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官网)

刘洋,女,汉族,籍贯河南林州,河南郑州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78年10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2年6月,执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十年前,伴随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消息,“刘洋”这个名字和出征太空时那抹潇洒靓丽的身影,在顷刻间家喻户晓,这名代表中国女性首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就是刘洋。
十年光阴,百般历练,更添自信与从容。古人云“十年磨一剑”,这期间她通过读书深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静心学习训练,持之以恒地从身体、心理、知识、技能各方面做最充分的准备,以匹配任务需求;她走进校园讲台,传播航天知识,赓续精神血脉,努力点燃学子年轻美好的航天梦想。而“母亲”这一新身份让她经历了更多成长,家人朋友给予的爱与支持,亦是她前行道路上的无限底气和力量。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在轨期间,要将空间站由单舱组建成三舱三船构型,首次进驻问天和梦天实验舱,首次利用气闸舱和小臂进行出舱工作,并开展大小臂的联合操作,同时还要完成三个实验舱大量的科学实验,开展科普和公益活动等。面对即将到来的繁忙任务,刘洋的态度显得非常乐观:“相信这么饱满的工作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非常充实。同时,这次任务期间,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上为祖国庆祝生日,第一次天上人间共渡浪漫的中秋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相隔千里心不隔,漫天星辰闪烁是我们对祖国和同胞最美好的祝福和问候。我也很期待在太空中和其他三位战友胜利会师。”这份乐观背后,定是足够的自信与从容。
十年前,刘洋在撤离天宫一号时庄严约定,不久的将来她一定会再回来。十年后的此时此刻,她终于可以坚定地说:“中国空间站,我即将乘舟而来!”
蔡旭哲:赶上好时代,便不负韶华
蔡旭哲(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官网)

蔡旭哲,男,汉族,籍贯河北深州,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76年5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训练基地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在镜头前初次亮相的蔡旭哲坦言“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他将成为“新面孔”中首位参与空间站建造任务的航天员。自光荣加入第二批航天员队伍以来,无论是平时地面训练,还是执行飞行任务,蔡旭哲与队友们都是使命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荣誉共同体。
面对即将执行的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他感到既高兴又自豪,但更多的是责任与感恩。“载人航天事业是一场接力赛,我只是这场接力赛中的一员,但责重如山,使命神圣。执行过飞行任务的战友都是先行者、开拓者,趟出了飞天之路。同时也要感谢教育培养我们的广大科研人员、感谢默默支持我们的家人,为我锤炼了飞天翅膀、搭建了飞天云梯、构筑了飞天后盾。”
十二载追梦赤子心,换来坚守多年的飞天梦想变为现实。对于第一次就要执行长期驻留任务,蔡旭哲认为自己首先要做的是尽快适应太空失重生活,尽快熟悉“太空家园”的环境,并按照飞行手册和地面指令,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各项任务完成好,把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建造好。
无论上天几回,欣赏宇宙壮观神奇的景色都是航天员乘组在轨休闲娱乐时的“必选项”,蔡旭哲自然不例外。“工作之余,我也会尽情领略太空美景,拍一拍美丽的地球和伟大的祖国、看一看长江和黄河、找一找亲爱的家乡,届时也会分享给大家。”
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
6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发布会上介绍,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任务的主要目的为: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进行日常维护维修等相关工作。
按计划,神舟十四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三号、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将迎来空间站两个实验舱以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并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进行在轨轮换,于12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此次任务航天员担负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发布会上介绍,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具体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将和地面配合完成两个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首次进驻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建立载人环境;配合地面开展两舱组合体、三舱组合体、大小机械臂、气闸舱出舱等相关功能的测试工作;首次利用位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实施2-3次出舱活动;完成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十余个科学实验机柜解锁、安装;继续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及其他公益活动。除此之外,神十四乘组还将开展在轨健康监测与检查、防护锻炼、在轨训练与演练,以及大量空间站平台巡检测试、设备维护、维修验证、物资管理和站务管理等工作。
在轨期间,乘组将面临构型多(期间经历9种组合体构型),状态新(要操控小机械臂和组合臂、从问天舱气闸舱实施出舱),任务密(实施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2次转位、2~3次出舱,各次任务环环相扣)等挑战,对乘组执行任务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针对这些特点,在完成通用训练科目的基础上,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神舟十四号乘组进行了针对性强化训练:一是完成了问天舱、梦天舱进驻状态设置和三舱工作生活以及健康保障、物资管理、站务管理等训练,乘组具备了三舱在轨驻留技能;二是完成了小机械臂操作、利用问天气闸舱出舱活动和遥操作实验舱交会对接等训练,乘组具备了完成空间站建造任务技能;三是针对三舱实(试)验项目增多的情况,完成了约30项空间实(试)验项目及平台相关操作训练,乘组具备了开展相应科学实(试)验的技能。此外,我们多次安排神舟十四号乘组与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乘组交流,也将在神舟十三号任务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航天员长期飞行保障措施,确保航天员在轨健康生活、高效工作,圆满完成飞行任务。
“明星”部件机械臂与原来机械臂有什么区别?
发布会上介绍,机械臂是空间站的“明星”部件之一,我们在后续发射的问天实验舱配置了一个小机械臂,与已随天和核心舱入轨工作的大机械臂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更加精巧,小机械臂的重量和长度均约为大臂的一半,负载能力约为大臂的1/8,相应的目标适配器也更加轻巧,小臂的运动和操控灵活。二是更加精准,小臂的末端定位精度更高,位置精度优于大臂的五倍,姿态精度优于大臂的两倍,能够完成精度要求更高的精细操作。三是可与大臂级联工作,也就是小机械臂可被大机械臂抓取形成组合机械臂,舱外作业覆盖范围更广,通过大范围转移满足去往不同位置进行精细作业的需求。
担负的任务上,首先与大机械臂相似,小机械臂通过目标适配器连接分离切换,可实现独立舱外爬行,完成航天员出舱活动支持、舱外状态检查等任务。其次,小机械臂可发挥自身精巧、精准的特点,完成精度要求更高的各类载荷和平台设备的舱外安装、维护和照料等精细操作。小机械臂还可通过组合臂转接件实现与大机械臂的级联组合,实现航天员和载荷的大范围作业,如后续需要在舱外安装的设备,可以通过货运飞船上行至梦天舱的货物气闸舱,通过组合臂的抓取和转移,完成在舱外载荷平台上的安装。此外,大小机械臂可协同开展舱外操作任务,还能完成互巡互检的自身维护工作,有效提高了机械臂系统的可靠性。
可以说,空间站配置的大小两个机械臂,分工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实现了1+1>2的实用功能,满足空间站任务的需求。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如何选拔?他们会面临哪些挑战?
据央视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航天员系统按照统筹规划、新老搭配、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综合各方面因素,选出陈冬、刘洋、蔡旭哲组成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一方面是要分析每次任务的特点,每个人的特点跟任务的匹配性,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心理相融性、飞行经验、年龄等各方面因素,最后来综合确定。因为陈冬也飞过神十一任务,神十一任务他们飞了33天。我们认为还是比较长的一个时间,然后也有组合体飞行的这个经验,刘洋也有组合体飞行的经验,然后我们认为这三名航天员年富力强,来执行神十四任务是最合适的人选。
图片来源:央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是我们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它是承上启下的,意义非常重大。在长达6个月的飞行中,他们要经历极为复杂的飞行工况,首次进入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要对十几个科学研究的机柜进行安装、解锁和相关的测试,还要开展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试验工作,所以他们这个乘组任务非常非常艰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陈冬作为指令长始终是特别自信,然后处事雷厉风行,很果敢,非常非常细致,经常会在训练中和实验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是属于那种比较有主见的人。刘洋是非常有亲和力的人,很朴实,沟通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这是她很突出的一个特点。蔡旭哲很聪明,对学习和领悟的能力是比较强的,他也是对新事物、新知识接受也比较快。他们三个都是属于比较善于学习思考的人。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官网 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