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信息时代,如何防止“被刷脸”?划出“刷脸”边界,各地立法在行动

由 问成风 发布于 科技

从刷脸支付

到刷脸安检登机

再到刷脸认证办事…...

人脸识别

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然而

不少人在感叹“刷脸”便利的同时

也在担心

这背后有没有安全隐患?

进小区“刷脸” 方便同时有担忧

杭州一小区

小区大门和单元楼门口

都装上了人脸识别设备

居民只要录入信息

刷脸就可进入

浙江杭州御道家园小区居民 章宝兴:以前要刷门禁卡,忘记带了就不能开,现在就比较方便。

但也有居民

对人脸识别采集信息表达了担忧

浙江杭州御道家园小区居民 沈华:我们刷脸,所有的信息,包括住在哪一幢、我们家有多少人,都在物业备案过,就怕出现信息泄露。

不仅回家要刷脸

有的地方上厕所也要刷脸

广东东莞一公厕

就安装了一种“人脸识别供纸机”

虽然能够避免浪费

但人脸识别的方式

却引起了一些市民的担忧

广东东莞市民 陈先生:我一进来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厕所要装个人脸识别呢?

人脸识别技术

在校园里的应用也很普遍

如一些能识别人脸的摄像头

进入许多学校的课堂

学生逃课、打瞌睡、走神

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在教室里使用人脸识别

是否侵犯了学生的隐私?

人脸识别技术

到底有没有被滥用?

近日

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

发布的

《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显示

有九成以上受访者

使用过人脸识别

具体应用中

“刷脸支付”最为普及

有六成受访者认为

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

有三成受访者表示

已经因为人脸信息被泄露、滥用

而遭受到隐私或财产损失

北京市居民:如果是密码,我可以改,如果是人脸识别,人脸是不可以变的,所以感觉不太安全、不太靠谱。

划出“刷脸”边界 各地立法在行动

一方面

人脸识别在维护公共安全、

提高社会效率等方面

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另一方面

技术的滥用

也让许多人产生个人信息安全、

财产安全遭侵犯的忧虑

技术本无善恶

用法却有好坏

人脸识别使用的边界到底在哪儿呢?

近期

多地出台政策

为包括人脸识别在内的

个人信息采集划出边界

12月1日

天津市表决通过了

《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

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据条例

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

不得采集自然人的信仰、血型、

疾病和病史、生物识别信息

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

针对越来越多的小区

使用人脸识别门禁

《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明确:

“物业服务人不得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设施设备。”

若草案通过

将成为国内首部

对小区人脸识别作出规范的正式立法

在国家层面

近日

国家网信办出台细则并征求社会意见

对38类常见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

进行了规定

必要个人信息

就是指缺乏该信息

App就无法提供服务

其中均没有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

生物信息的相关内容

像网络直播、短视频、新闻资讯、运动健身、

浏览器、电子图书、拍摄美化等12类App

无须个人信息就能使用

即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

在“人格权编”中提出

处理人脸在内的个人信息

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

人脸信息采集

在遵循“最少够用”原则的基础上

还应充分征求被采集人意见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中还明确提出

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

个人身份识别设备

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

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志

关于“被刷脸”

很多人吐露心声:

要让居民有知情权

而且首先是要做到通知

说明这里有人脸采集系统

人脸识别技术普遍应用的当下

专家表示

织密信息保护网

除了立法部门的积极推动

个人方面

也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时刻关注个人信息安全

【来源:央视一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